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313|回复: 4

[自荐精华] 吴钩集之世博专版之五:迎接世博,改善市容应以职能部门为主提高效能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4 00:07: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是一场辩论表演赛,我持反方,正方是九城公司代表队,观点是“应以志愿者为主”。因为是表演赛,有大领导驾临,故“政治(不)正确”很重要哦,呵呵……

一辩:

谢谢主席,大家好:

    首先要说,我方非常认同对方辩友向大家阐述的“改善市容、人人有责”的理念,也相信“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勿以善小而不为”的朴素道理。然而,如果以迎接世博、改善市容为目标,以提高效能作为考量的基础的话,那么,我们必须明确的指出,从决策力、执行力和保障力三方面因素来比较,职能部门必然要比志愿者发挥更大的作用。

    第一,从决策力来看。伟大的军事家拿破仑说过:“一头狮子指挥的一群绵羊,必然能够战胜一只绵羊指挥的一群狮子。”决策的力量体现在什么地方?是号召,是一呼百应的影响;是布局,是周密审慎的计划;是决断,是审时度势的谋略。职能部门无疑比志愿者更具有以上种种的决策力,他的公信力、大局观、综合统筹的格局都注定了在决策层面的全局性和全面性。集中力量办大事,这是中国制度的优越性,迎接世博、改善市容亦是如此。

    第二,从执行力来看。达芬奇是一位艺术家,也是发明家、政治家;爱迪生的发明成果遍布各个领域。然后,愈是晚近,这样的全才愈是少见。为什么?因为世界越来越精彩,同时也越来越复杂。分工加剧、知识深入,专业化的要求自然也越来越大。所以在当今时代,执行力的核心要素就是专业二字。唯有专业,才真正能以最恰当的投入得到最大的产出,才能更快更好的改善市容。那么,志愿者和职能部门,谁更具有专业性呢?正所谓,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我想答案不言而喻。

    第三,从保障力来看。物质性的保障使我们的决策更有依据、执行更有效果。改善市容,需要充足的物力、人力、财力来切实的美化环境、做到化腐朽为神奇,这,是职能部门的优势。而更主要的是制度性的保障。美好的环境要不使其被破坏,更需要监督与纠正,真正做到去丑恶为美善。这,需要持久的制度来维系。谁有权力来制定制度?谁有权力来执行制度?是职能部门,而不是志愿者。

    是的,志愿者体现的是全民参与的精神,是公民责任的意识。所以,我们从来不是要在迎接世博、改善市容的努力中排斥志愿者。但是,谁才是更能发挥效能的主导?请大家想一想:决策!执行!保障!谢谢。


二辩:

谢谢主席,大家好:

    我们今天来讨论迎接世博,改善市容,来讨论政府职能部门在其中起到的作用,我们是否能通过回溯历史,从中寻找一些具有借鉴性的答案呢?

    著名历史学家黄仁宇先生在《中国大历史》一书中,曾经提到了这样一个观点:中国历史文化的发展,特别是政治传统的形成,与中国所处的特定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黄先生特别提到,东亚大陆的土壤和气候,干旱、地震、洪水,尤其是黄河频繁的水患,使得一切资源的储备、调动、统筹、协调都必须纳入一个强大统一的中央政府的管制。任何个人、村舍、城邦乃至诸侯国都不足以担当这样的责任。

    从历史上看,中国传统的政治体制就一直呈现出较高级的形态。政府不仅承担了国防、经济等功能,还承担了“治河”、“救灾”、“市政建设”等公共工程和社会事业。
   

    正是基于这样的历史基因,在当今中国,在面对一个系统的社会工程时,政府及其各个职能部门仍然在我们的生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主导作用。微观上,迎接世博,改善市容,也是这样的一个系统工程。我们找不到一个可以信赖的组织或者是公民的集合体,在如此复杂艰巨紧迫的目标面前,能像职能部门一样决策合理、执行有力、保障充分。

    不是我们不相信志愿者的意愿,而是他们需要更明确的目标、更统一的计划、更合理的协调;不是我们不相信志愿者的能力,而是他们需要更充裕的时间、更有序的组织、更专业的技能;不是我们不相信志愿者的努力,而是他们需要更充分的支持、更强力的支援、更长久的制度。

     志愿者是世博更成功、城市更美好的重要条件,然而,历史的传统、现实的挑战,政府的职能部门无疑比他们更重要,谢谢。

[ 本帖最后由 SIGR 于 2009-1-4 00:09 编辑 ]
发表于 2009-1-4 00:13:41 | 显示全部楼层
九城。。。。
第九城市咯?
发表于 2009-1-4 00:15:01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比赛采用的什么规则?怎么是这样的啊 好陌生
发表于 2009-1-4 00:38:33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的观点太正确了………………
发表于 2009-1-4 00:51:24 | 显示全部楼层
立论的深度和层次的复杂性上,都比前两场的有所提高。而且,这个辩题所涉及的背景知识,想必对楼主来说更易驾轻就熟。

一辩陈词在结构和思路上,没有与之前的太大的差异,仍然符合“一个价值基本点,凑出几个论点”的套路。从选择上来说,这样三个并列的论点确实可以起到吸引视线的作用,但并没有解决本辩题论证的主要要求,即解决比较方法和比较标准的问题,因此有欺负对手不懂辩论之嫌。从文字上,每一个论点皆以简要清晰的理论说明加以少量类比、描述,虽然中规中矩,但也值得圈点。不过,个人觉得这三个论点的选择还可以更有技巧性,或者在理论上深入更多一些,比如从决策成本、执行效率等方面来展开,会显得更自然而不牵强一些。

二辩陈词的思路很可取,通过分析历史经验和结合政治理论来分析这样的问题,具有实践意义。不过美中不足的是,黄仁宇先生似乎是被拿来充数的……同时用专制政府在历史上的作用来类比这个辩题,实在牵强,因为世博会虽然重大,却远不能与文明的存续相提并论,所以这种论证逻辑有些上纲上线了。但之后的实际上不统一的部分的解读,倒反而涉及了另一个更合理的论证逻辑,就是从我国目前的政府主导型的格局出发,但可惜似乎没有形成明确的论证结构,而且没有展开。另外一个,二辩陈词最后部分的三个“不是我们不想信”虽然在用语上刻意区别于一辩,但听起来有故意贬低“志愿者”之嫌,因此不很恰当,如果换成“虽然志愿者……但毕竟……”这样会稍微好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华语辩论网 ( 粤ICP备20050268号-1 )

GMT+8, 2025-7-31 23:16 , Processed in 0.051226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