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全部评分
j13a
使用道具 举报
原帖由 MaPowerness 于 2008-11-26 16:33 发表 找一份辩词来批注就好了 不会是手打版吧
原帖由 herolandis 于 2008-11-26 08:02 发表 “对方讲到的种种善行,讲的完全是后天的,又怎么能够证明我们命题当中的‘本’呢?” ——言下之意,后天的行为的A属性不能否证“本”的非A属性,但复旦自己却仍然是通过大量“后天的恶行”在证明“性非本善”。(而且具有讽刺意义的是,姜丰姐姐自己马上开始列举“三分钟内的暴行”)复旦在限制对方机械应用形式逻辑的时候,自己却在做相同的事情。
“恶指的就是本能和欲望的无节制的扩张,而善就是对本能和欲望的合理节制。我们说,人性本恶,正是基于人自然性的无限扩张的趋势。” ——第一、故意混淆“本能”和“欲望”,以达到把“自然属性”偷换成“欲望”的目的。“本能”如果是不包含“欲望”的话,根本无所谓“扩张”的问题,比如,狗的本能是用四肢走路,人的本能也是用四肢走路,那么何谓“本能扩张带来的恶”?撒丫子跑得太快撞伤了人?所以,复旦所论证的“人性之本”,仅仅是“自然属性”(又称本能)中“欲望”的那一部分。 第二、欲望是否是无限扩张的?欲望的扩张说只是哲学家的假设,并没有科学上非常强有力的证明;相反,一些简单的事实也能推翻这一判断的恒常性,比如,吃喝的欲望是欲望的一种,刚生下的小孩子显然没有受过这方面的“后天教化”,但是有多少人听说过哪个刚生下来的小孩子吃奶撑死的?虽然一些家庭会对婴儿定量喂乳,但也有很多家庭是孩子饿哭了就喂,吐奶头(自己停止进食)就停,并没有因此而被“欲望无限扩张的恶”所困扰。如果不存在“无限扩张”的问题,那么“合理节制”也并不总是存在的——而且,在价值命题上使用“合理”一词,本身就是在循环论证。
“如果是人性本善的话,孔老夫子为什么还要‘诲人不倦’呢?” ——我的答案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就算是“人性本善”,做事也是有过程的么,没听说过哪个即使被改造成“性善”的人,不是“爬山不倦”,而是一步登顶的。 当然,你也可以理解说,孔子是在扬善止恶,不过他老人家的接班人孟柯先生却的确认为孔子是在扶助人“性善”的四端。而且,即使孔子是性恶论者,按照复旦的标准来说,也不能证明本性恶。
“以价值评判代替了事实评判。” ——这句话是有些不恰当的,因为辩题本身是一个事实评判和价值评判的统一,这个题目中不可能不对“事实”进行“价值”上的证明;而复旦自己,也是这么做的。
“我们只有正视这个事实,才可能更好地扬善避恶。” ——我不能说这句话是错的,但至少有些问题,因为其中的因果关系是需要论证的。比如,拿复旦在后面举的“四大恶人”的例子来说,不可谓不“正视自己的恶”,但未见得更好地扬善避恶了。(这个问题暂且保留一下,有空我再重新分析)
“人类所有的德治教化,就都是多次一举咯?如果……如果……” ——对方明明已经在陈词中解释过“浇水施肥”了,所以这句话比较无聊。当然这不能怪他,因为是事先背下来的。
“对方辩友认为恶都是外因……所以还是他有内因在起作用的。” ——对辩证法的滥用我觉得可以明确定为诡辩技巧之一。这里有两个问题,一、对于多因一果的,未必一内一外,所提及的两个原因可能都是内因或都是外因;二、并不是人的原因就是内因,外部条件就是外因,可能反之,内外因是哲学上的概念,并不与一般意义的“内外”总是对应。
“因此制约、权衡产生节制……后天的教化自然而然形成了” ——很有道理,可惜有些唯心了。从自然承载能力对种群数量的制约我们可以看出,制约完全是可以来源于自然规律的,并因此“节制欲望”。当然人的理性也有重要的作用,就是可以在一般规律无法制约的时候提供一种额外的自我制约。
“看暴力片、色情片……” ——其实客观来说,这个不能说是恶,而且如果我是台大的辩手,肯定会答他“为了正视人恶的本性呀”。文艺作品很多都是揭露人性的阴暗面的,而这些中的很大一部分符合暴力色情的标准。
“在神学灵光的笼罩之下……夜郎自大” ——复旦在一辩曾肯定地提过“原罪论”,那么根据其“正视才能更好”的逻辑,神学灵光带来的应该是人性光辉。这里是一个例证上的自相矛盾。
根据其“正视才能更好”的逻辑,神学灵光带来的应该是人性光辉。这里是一个例证上的自相矛盾。
接下来是自由辩论:
台四:有善端但是后天教育和环境使他做出恶行,对方辩友应该听清楚了吧。(被第四次吓到了)泰蕾莎修女这些人为什么为善呢? 季翔:如果恶都是外部环境来的,那么外部环境的恶哪来的?(虽然没有回答问题,但也不算回避,因为两个问题是相关的) (……) 台三:如果恶是本性,为什么要惩罚呢? 蒋昌剑:对方终于模糊了。(这帽子扣de……)你们的善花如何结出恶果?第五次了啊!(在对方已经初步解释的基础上,这样的追问是很无聊的技巧)
台四:教鞭跟你一辈子。 严嘉:心有灵犀不点通(这个应该是跟季翔的配合,但是并没有有效回应对方)。
台三:您说的吞吞吐吐我实在听不懂。请问荀子说的是性恶说还是性无善无恶? 严:这一点都搞不清楚还来辩论性恶性善吗。(且不论性恶是否真的毫无疑问,这个回答方法本身是极不可取的,我很感兴趣严嘉是临场说出来这一句,还是平时辩论的时候也会说)孔子都要修炼到七十岁,何况我们凡夫俗子呢。(没有有效回应对方……又是在闲扯……)
姜: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到底何为善,何为恶。(即使我们善意地认为,姜丰姐姐是想重新厘清概念问题,她这个问法也太突兀了;如果不那么善意地认为,这个似乎是一次莫名其妙的散兵出击) (……) 蒋:对方说有人就是善了,那拳击场上没有仁慈之心、恻隐之心,运动员和观众都不是人咯?(这个是很明显的一次类比不当,导致了归缪无效,同时也是对对方的一次恶意曲解)
姜:如果我们(可以)光说(人性而不说)本的话,我们只要论证人性恶就行了。你们论证本了么?(对方曾经回答过“本是良心”,而且这又是一次散兵出击……)
台三:良心就是本啊,您才没有论证“本”呢,您说的那个是跟动物一样啊。 蒋:那我就不知道了,人过马路的时候是捧着良心去的么(蒋的意思应该是,人过马路遵守的是交通法规,还是良心呢)?我只听过孤胆英雄,却没有听过孤心英雄(恶俗的搞笑,有些掉份……难道大哥你觉得遵守交通规则过马路是孤胆英雄么……)
台一:请对方辩友正面回答如何利用教育把人本性的恶改过去。 姜:我方早已回答(这话已经很眼熟了对吧……我证明,台大在自由辩没有正面问过这个问题,所以复旦也没有正面回答过……),倒是请对方正面回答,按照种瓜得瓜的逻辑……
“对方多次问我们,人性怎么样,始终没有问我们,人性本怎么样。我想请问对方,人性是什么,和人性本是什么,是同样的一个概念吗?你们如果连这个概念都没有根本建立基础的话,那么你们的立论又从何而来呢?” ——这个显然是事先准备好的。……
总的来说,复旦的四位辩手中,姜丰几乎从来不正面回答问题,季翔是和对方的有效互动最多的,严嘉主要在配合队友,与比赛过程有一定的脱节,蒋昌剑和季翔一样对对方的提问和回答都听得比较仔细,但是仍然时常不做有效回应。复旦的这场比赛,是建立在比台大严谨得多的立论、优美而丰富不少的陈词,严格不少的战术纪律,和差得很多的有效沟通、相差一些的语言技巧的基础上的。以这样的比赛为模本来学,自然是容易学出问题的,因为复旦最好的部分,都是最难学的部分,而最差的部分,都是很好学的部分——这也说明,93年代表大陆参赛的复旦,与当时的台湾辩论水平有较大的差距,尤其是在沟通的有效性上。理论的正确和文辞的华美都不是辩论本身所关注的对象,前者有赖于各种科学、人文的研究成果,后者有赖于辩论者本人的文学素养(或者教练的),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93年复旦的胜利不是复旦辩论的胜利。当然,在现场表现力上,复旦和台大的差距倒不多,一方面复旦很注意这一点(应该是重点训练过的),另一方面台大自己在整个比赛过程中(包括陈词)表现得也并不理想,但仍然在表现的自然、灵活等方面略优于复旦。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手机版|华语辩论网 ( 粤ICP备20050268号-1 )
GMT+8, 2025-8-24 02:07 , Processed in 0.076456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