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060|回复: 0

[转帖]雷锋、孙武与美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7-12 01:19: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个贴子最后由pp95在 2007/07/12 01:20am 第 1 次编辑]

http://blog.tianya.cn/blogger/post_show.asp?blogid=886476&postid=10157810&idwriter=0&key=0


??自从有人发现西点军校贴出雷锋照片之后,“美国军人也开始学雷锋”之说曾热闹过一阵。后来有机会访问西点,并与该校毕业的一些美国军人交换看法,发现情况并非如此。西点军校有一个例行做法:定期向学员们介绍外国军队。他们确实贴出过雷锋的照片,介绍过雷锋的事迹,这些事迹也确实让一些美国军人有所触动,但他们的目的是让学员“熟悉中国军队和中国军人,包括他们的偶像”;通过雷锋了解一支他们不甚熟悉的武装力量,并非他们也要开始以雷锋为榜样。
??
??发现美国军人学雷锋是假的同时,却看到他们在认真地尊崇与学习另一个中国偶像——春秋战国时期的军事家孙武。1997年在美国国防大学学习时,我们得到的第一本赠书,是装订精美、全红皮封面的孙子兵法研究,全部由该校学员和教研人员撰写。该校是美国最高军事学府,它的学术主任绍尔上校告诉我们,很多美国军官都看过孙子的著作,美国陆、海、空三个军种的多所军事院校中都开设有孙子兵法课程。很多对中国并不熟悉的美国军官,说起孙子兵法竟然能够侃侃而谈。当时美国陆军参谋长雷默上将就说过,运用复杂技术装备的数字化部队,其战斗力的核心是瞬间回答三个问题:我在哪儿?友邻在哪儿?敌人在哪儿?三个问题归结到一起,就是孙子的“知己知彼”。雷默讲这句话是1998年的事情。该年5月,美军太平洋总部司令布鲁赫海军上将访华演说时,也多次引用孙子的“不战而屈人之兵”。他的下级、太平洋舰队第五航母大队司令史密斯少将则在1995年访问青岛时对采访者说:“《孙子兵法》是一部在世界上有影响的军事著作。1973年在罗德岛纽波特海军军事学院深造时,我的一门选修课程就是这部书。我对孙子的哲学包括它的军事战略和战术都非常有兴趣,我认为《孙子兵法》在今天仍然有许多实用的地方,所以20多年前看过的那本《孙子兵法》,一直保留到现在。”
??
??这些美国军人如此钟情于中国的孙子兵法,不是追求表面文章,更不是寻求一种深奥玄妙的理论作装潢。他们力图探索的是指导实践的致胜之道。1996年3月我军在台海地区演习期间,亲自向台海地区部署美国航母编队的,就是那个视“不战而屈人之兵”为威慑精要的美军太平洋总部司令布鲁赫上将;率领“独立号”航母编队最先到达台海附近地区的,又是那位揣了20多年孙子兵法的史密斯少将。
??
??这对我们是一个极大的提醒。雷锋与孙武,是两位完全不同历史时期中完全不同类型的中国著名军事人物。如果说美国人想通过介绍前者,捕捉中国军人特定的精神风貌,那么他们又想通过研究后者,获取一种普遍的致胜之道。2003年伊拉克战争前,美军战场总指挥、中央总部司令弗兰克斯就说过: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家孙子的幽灵,似乎徘徊在沙漠上每部向前推进的战争机器旁边。在记者招待会上,这位陆战队上将脱口而出孙子的名言:“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几乎与他讲话同时,进入伊拉克战场的美国陆军第三装甲骑兵团也在引用同一句话,教育该团的官兵。同是“知彼知己,百战不殆”这一句话,弗兰克斯与第三装甲骑兵团引用的却不是同一个英译本。弗兰克斯引用的英译是“precise knowledge of self and precise knowledge of the threat leads to victory”;直译为“致胜要素是准确地知道自己和准确地知道威胁”。第三装甲骑兵团引用的英译是“if you know the enemy and know yourself, you need not fear the result of a hundred battles.”直译为“如果你熟知敌人并且也熟知自己,那么你就不用担心未来战斗的结局”。“知彼知己,百战不殆”被翻译如此,说实话,两个颇为累赘的译本没有一个能够完全传达中文语义的精妙。意思虽然都在,语言的美感却完全消失。至于还有没有其它译本或还有多少个其它译本,可能谁也说不清了。可以估计的是,无论怎样翻译,也难以完全传达中文原文的神韵。
??
??也许问题也正在这里。我们可以对以上那些翻译哑然失笑。但当美国军人把我们认为很有些变味的《孙子兵法》英译本奉若经典、如饥似渴地吸收其中养分的时候,人们看到的其实是另一种思维方式。他们并不在意语言是否精妙或概念是否完美,而在意理论对实践的指导,尤其在意思维推动行动的成效。2003年伊拉克战争, 美军以直接攻击对方指挥中枢甚至指挥者本人的“震慑”行动开始,而所谓的“震慑”理论,就是曾任美国防大学教官的乌尔曼博士参考《孙子兵法》以后的创造。乌尔曼说:“我一直在思考像孙子所说的那种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战略”;在这一意识基础上,他同其他美国同行提出了“震慑”战略。
??
??不管美国人如何对待雷锋,也不管美国人如何对待孙子,我们从中都可以看到对方一条清晰的思维主线。他们在竭力追求了解对手,竭力追求胜过对手。当我们在骄傲自己辉煌的民族精神文化遗产之时,当我们热衷于把《孙子兵法》作为一门高深学问加以学术式研究和理论意义评价之时,美国人却在从中国古老渊远的军事理论中,发掘出指导现代军事行动的重大意义和价值。从这个意义上看,孙子不光是我们的“道”;我们还必须防备别人“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这的确是我们必须思索、必须警惕和必须转变的。


#日志日期:2007-7-1 星期日(sunday) 晴  推荐指数:0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上传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华语辩论网 ( 粤ICP备20050268号-1 )

GMT+8, 2025-9-10 01:39 , Processed in 0.057445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