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428|回复: 17

请大家侃侃这位网友的意见<辩论杂志是否可行>-王笑磊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6-19 23:10: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王笑磊
首发:争鸣口才网 http://www.zmkc.com
发布地址:http://www.zmkc.com/bbs/read.php?tid=53988&amp;page=e#a
争鸣论坛:众说纷纭版



有必要出辩论杂志吗?
  最近华语辩论网出了本关于辩论的杂志,我去下载看了一下,觉得办得还挺不错。有想看的同学,可以到华语辩论网下载一下,估计会受益匪浅的。
  现在大家来讨论一下,有没有必要出辩论杂志。注意,这个话题的讨论范围不是指争鸣有没有必要出,或者华语有没有必要出,而是整个辩论界有没有必要
按我自己的观点,辩论界并没有必要出这样的杂志,理由有以下几个:
  第一,杂志涉及范围狭窄。我读过了那本杂志之后,感觉里面写文章的那些人,水平都很不错,文笔也很好。但在开头部分,仅仅关于四川大地震的内容就有十余页。这并不是编辑者不够用心,而是因为辩论杂志真的难以找到足够的精品来供人欣赏。

  第二,杂志没有固定的阅读人群。固定的阅读人群,是指因为喜爱辩论,而忠实阅读辩论杂志的人。目前,中国的辩论气息似乎很浓厚,但问题是这浓厚的气氛背后,到底有多少人是真正地热爱辩论呢?在我们学校的辩论赛过去后,我想跟几个人聊一下关于辩论的东西,结果没有一个人愿意理会我。他们的理由是:我们累了,不想再玩了!

  第三,辩论套路的定数。辩论的技巧就那么几条,上网一搜就能找到,基本上没有必要专门去出一本教材。新手们往往喜欢吃快餐,辩论就像是一个简单的工具,用过了就扔,没有什么保存价值。有谁会愿意为了完成一项任务,去看一本自己本来并不怎么感兴趣的杂志呢?

  第四,评论者素质的不足。以前曾经看过不少评点大专辩论赛的文章,但都是一边倒地批判失利一方,吹捧胜利者一方。比如关于美是客观存在还是主观感受那一场,一部很著名的辩论书籍里,居然没有找出马来亚大学的一个可取之处,也没有找出西交大的一个不足之处。这样的评论者,如何能让我们信服?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08-6-19 23:25:09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觉这个人很不错,建议吸收进华语辩论网的管理团队
发表于 2008-6-20 10:09:09 | 显示全部楼层
他现在是争鸣的主要管理人员,在华语也有ID。

个人看法,他对于辩论的热情很好,但是发言之前了解事物的程度还是有点欠缺。比如第四点,其实那本书的作者,是西交的铁杆拥护者,他评价其他比赛还是很客观的……
发表于 2008-6-20 12:06:38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哈,谢谢夸奖!

    其实争鸣也好,华语也好,大家都是一群辩论的爱好者,只是大家不属于一个家庭而已。平时互相交流交流,相信对争鸣和华语的发展都会有很大好处的。

    现在争鸣正在对版块进行调整,其中很大程度上,是借鉴了华语的版块设置风格。真的,很佩服华语的管理者。
发表于 2008-6-20 12:08:0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虽然自己把自己吹得很好很强大,不过我还明白自身有很大的缺陷。希望以后慢慢提升吧
发表于 2008-6-20 13:23:4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王笑磊兄

1.关于杂志的涉及面的问题。
    单纯就“辩论”而言,《辩论》理论上的涉及面会是很小的。但是辩论不是“辩论”,不等同于SE里面的搜索结果,《辩论》的涉及面就无形中扩大了好多。
    这一点,怎么我越看越觉得你提的像是愚民政策。有点像清政府的天朝上国梦。
    而汶川,出于人文,出于国人互爱,我不觉得有什么不对的地方。相反,我个人还觉得深度不够。再者,目录的提供不是摆设。。。。。
    而说道精品,希望能烈火见真金吧。

    2.阅读人群。
    阅读人群,内定的是各高校当中的喜爱辩论的学生人群。我们在试图扩大,试图影响更多人,我们去谈了博享网的合作,以及目前正在谈另外两家的合作,都是为了此而努力。越来越多的人喜欢《辩论》、越来越多的人的思维整体上一个台阶,是我们梦想的。何不大家一起努力,把整个辩论的读者群搞大些呢?呵呵。而真正热爱辩论这个问题,是很遗憾。但是那些辩论和真正的辩论是不是也有区别呢?现在的很多学生太重于结果了,忽略了沿途的美丽风景。我们也希望能通过《辩论》给辩论界带来更多新鲜的空气,让更多的接触过辩论的人喜欢上辩论,喜欢上《辩论》。那个时候,他们就不会觉得累了,而会像我们搞辩论的这圈子里的人,亢奋不已了。

    3.技巧及价值
    水无常形,所以我也认为辩论界没有真正的权威,同样也就没有恒定的技巧。作为搞辩论的,我觉得有必要把辩论界的学术氛围搞起来,哪怕我只是尽了微薄之力。不努力,辩论就没有前进,不前进就是辩论的倒退。现在来看,必要性是不大。但是我相信前景。关于如何不如何,应该不应该,值得不值得,必要不必要,现在来看还很模糊。我不喜欢无病呻吟,也不喜欢看着别人的爱子说:那丫的真不是好东西。与其坐看兴衰,不如亲身参与。如果都是为了辩论的发展,我们觉得的确不必区分到底是华语辩论网还是争鸣口才网,而是要区分你有没有为了美好前景去努力。如果整天只是YY着如何如何,微软倒闭了应该有几十次了,苹果也早该关门了。但是我们看到微软和苹果现在的情况,都还不错。
    而收藏价值的存在,现在有些是我们不怎么想公布的独家内容。至于是什么,不久的将来大家会看到。新手的确有王兄描述的现象,但是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是不是也是我们应该考虑一下的呢?从很多个案来看,参与了辩论并喜欢上辩论的人也是有很多的,进而可以感染很多人。鄙人就是其中一例,呵呵。
    问题在于工具的局限性了。这个局限性我们考虑了很久,没有很好的统一共识。如果王兄有什么好的建议,敬请指教。

    4.评论者的素质
    每个人有自己的立场,一千个观众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们必须兼容并蓄,并非说谁的分析就全是片面的,谁的分析反而是最准确的,百家争鸣吧。没有多方面的意见,怎么会最终形成一个统一的认识呢?其实,相对于此,我倒是对那些所谓的评委嘉宾的水平更有点看不懂。但是他们说的一些话,也是很值得我们注意并好好琢磨的。

    鄙人直言,请王兄海涵。王兄另有高见,还望王兄不吝。

[ 本帖最后由 安雅雪林 于 2008-6-20 15:08 编辑 ]
发表于 2008-6-21 11:00:53 | 显示全部楼层
  也许是我自己思考问题比较狭隘吧,我对于辩论杂志的认识,仅仅在于辩论层面。对于它是否应该关注其他的国家大事,我还不太了解。你是办杂志的,你对杂志的理解,也许比我更深刻。不过当全国铺天盖地地介绍汶川大地震的时候,本来与地震没有多大关系的辩论杂志,再以那么大的篇幅来介绍地震,是否有些画蛇添足?

  辩论的人群,也许可以培养,但我相信不会太长久。就我这样的辩论爱好者而言,参加了两年的辩论,就开始对辩论厌倦,再也不想上辩论场。今年也曾跟一些新手在QQ上作过交流,不过他们往往只要我帮助他们解析辩题,而对于我所提出的辩论技巧之类的事情,他们根本就是置若惘闻。有些问题,甚至我给他们讲了具体的解决思路,他们仍然要我直接讲出在辩论场上该怎么说,以致于我现在看到新手就觉得烦。言传身教尚且如此,广泛的宣传又能如何?

  杂志的价值,我不太看重,毕竟我只是个局外人。闲暇时有本辩论杂志看,那当然是最好不过的事情。不过关于局限性,倒是有个建议:我估计华语上也有很多高手,不妨请他们出来点评一下往届的比赛。当由几个辩手评价一场比赛的时候,相信不同意见会比较多,评价也会相对客观。

  关于杂志本身的发展,虽然我不太看好,不过我还是希望它能发展下去。作为一个辩论的爱好者,也有很长时间,曾经因为没有对手而苦恼。如果杂志真的能培养出一批辩论爱好者,那是辩坛的幸事。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08-6-21 12:55:1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觉得王兄的看法,仍然是没能看到辩论的精要。辩论的意义和价值值得我们再次考虑。在娱乐化了的大背景下,辩论界出现这样的情况本身是令人心痛的。是,很多新手都是流于表面,因为他们只想赢得比赛。年轻人的浮躁和懒惰我们能理解,但是我们确实不能纵容。从我个人带队的经验来看,过于注重给队员们讲解如何如何破题、如何如何设置圈套等等,很容易固化队员的思维。而这本身对队员的思维启智,是一种阻碍。超越了胜负的辩论者,才可能成为搞辩论的学术研讨人员。我们不可能影响全部人,但是肯定能影响自己的小圈子里面的几个人。农村包围城市的战术,我觉得还是值得借鉴。

    对于评论的一事,我们一直贯彻百家争鸣的主张。谁都有发言的权利,谁都可以表达自己的看法。谁也不可能是全能的,谁说的也未必都切中要点。大家都来说说,作为一种讨论的方式来说,也未尝不可。甚至,我们还会着力介绍某些接触辩论时间不长的爱好者的一些文字,让大家都参与到讨论里面来。俗话说,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也许真正的玉石就会被我们发掘出来一些。而这些人才的培养、发展也会是我们的关注。而当他们都真正成为玉的时候,辩论界不也是会繁荣吗。

    华语辩论网有针对每届赛事重要比赛进行评论的习惯,往往某场比赛会出现多个评论。这些评论,也许很专业,也许显得不够专业,总之总能形成大家讨论的氛围。这点,我觉得我们一直做的还相对来说能过得去。至于往届的评论,用浩如烟海来形容,确实是过了些,但是找几百篇出来却也是不难。

    王兄既然也有对后进的关爱之心,我们不如一起努力,为营造更好的、更专业的辩论氛围付出自己的努力,然后,我们可以说:看,辩论界里面有我的心血。

    鄙人直言,请王兄海涵。
发表于 2008-6-21 15:22:17 | 显示全部楼层
  辩论的精要是什么,我不太清楚,因为不了解你说的精要是指辩论技巧的精要,还是辩论意义的精要。我眼中的精要,就是借辩论来获取知识,锻炼思维,并帮助一些后来人,让他们成为辩论爱好者,如此而已。

  你看到了年轻人的浮躁,这很好,但你却没有看到年轻人浮躁的原因。现在整个社会都有一种功利化的趋势,人们变得越来越实在,对辩论的爱好,往往演变成为对名利的追求。我们学校辩论赛的主办学院,就被其他所有学院认为是“内幕有多黑,大家都心知肚明”的学院(这话引自于学校论坛上一位网友,当时我觉得主办学院有些地方工作做得不好,给主办方提了些意见,结果他直接指责我包庇主办学院)。
  辩论赛,现在只是学校内部,或者学校之间谋取名利的一种工具,所有的辩论者不过是他们手中的棋子而已。当辩论者碍到这些目的的时候,就会被当作绊脚石被清理掉——不管他是多么优秀的辩手。辩论者所能做的,只是在做别人棋子的同时,能够获取自己能够获取的知识、思维等方面的长进而已。

  当你真正理解辩论的意义时,就像你所说的那样,你实际上已经超越了辩论。但这一刻,也是你离开辩论场的时刻。
  一个辩手真正的归宿,是离开辩论场,而不是对它越来越有兴趣。或许以后会回过头来关注一下,但决不会再踏进辩论场一步。
发表于 2008-6-21 15:22:3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以前也在学校的辩论协会里干过,后来成了里面的一个部长。也曾经想过要创造好的辩论氛围,不过现在却发现这个目标越来越难以实现了。在我当部长的那一年,辩论协会招新,结果发现招来的全都是些既没热情,也没能力的人。而在招新现场,走来的人只是随便看一看,转身就走。
  记得我上大学第一年,辩论协会也曾经搞过轰动全校的新生杯,那是全校第二辩论盛事。不过后来就偃旗息鼓了,一方面是辩论协会自己精力不足,另一方面是学校认为这太耗费同学们的时间,不予批准。
  辩坛真正需要的氛围,不是那么容易培养起来的,这需要学校与同学们的大力支持。不是华语或者争鸣有了热情,就可以横扫一切障碍可以办成的。

  关于评论,就像你说的那样,某场比赛有多个评论,这样会增加评判的客观性。华语评论者,我也毫不怀疑他们比我有水平。但现在的辩论者,有谁愿意去认真地看一看辩论词?不愿意看辩论词的人,又如何会对评论者感兴趣?

  这些问题如果能够解决,那整个的辩论的氛围就带动起来了。只是做到这些,谈何容易!
  我在这里,也只能祝福华语,能够把这些问题解决掉了。

[ 本帖最后由 王笑磊 于 2008-6-22 09:34 编辑 ]
发表于 2008-6-23 08:52:29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上思想黑暗,对社会无信心。莫非受过什么打击?对辩论的信心都没有还玩什么辩论?当你成为辩论发展的绊脚石的时候,也会被辩论一脚踢开,让你去一个黑暗的小角落自己去哭。

你不促进辩论的发展,没人怪你,但是你起码不要阻碍辩论的发展吧?大家都像你这么悲观的话,都不要玩辩论了,早早上完学结婚生孩子享受天伦之乐去好了。

我看这些言论,不自觉的就想起极品飞车9来。
发表于 2008-6-23 11:00:09 | 显示全部楼层
你能说出这种话来,只能说明你还没有接触到辩论的实质,没有看到辩论幕后的黑暗。

  我现在对辩论毫无信心,我所做的一切,都只是一个辩论爱好者的本分。如果你觉得我是在阻碍辩论的发展,那请你指出我话中,有哪一句不是事实?

  至于说谁踢开谁,现在是我一脚踢开了辩论赛,辩论赛永远也踢不开我。
发表于 2008-6-23 11:18:47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都别激动了,Do what we can do to promote it ,OK?
发表于 2008-6-25 12:54:13 | 显示全部楼层
怎么吵起来了
不要吵
搞辩论的人 吵是最丢脸的
发表于 2008-6-25 13:08:57 | 显示全部楼层
最近 楼上说话一直非常经典
发表于 2008-6-25 20:46:35 | 显示全部楼层
同意。
发表于 2008-6-26 11:28:45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于这位王笑磊兄的观点我很有感触 只是没什么时间写
发表于 2008-6-26 11:50:37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你有时间就写一下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华语辩论网 ( 粤ICP备20050268号-1 )

GMT+8, 2025-9-4 11:16 , Processed in 0.163405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