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帖人:紫玉钗 受我师傅所托发这段文字,消息来源是马来西亚乒总人员的口述——
2000年,马来西亚吉隆坡,世乒赛团体赛。一位初学打球的马来西亚女孩十分崇拜某位参赛的中国队主力,为了能接近偶像,便做了赛场的“球童”。有一天比赛,这位执著的女孩拿着自己搜集的所有关于这位偶像的东西,希望能得到偶像的签名。谁知,却被偶像冷冷的拒绝了,没有任何理由。女孩终于在赛场边流下了不为人所注意的眼泪,而女孩的母亲,则在愤怒之下,将女孩搜集的所有偶像的东西扔进垃圾堆,并且严厉警告:“如果你再打球,就不要认我这个母亲!”四年过去了,不知道这位女孩如今是否还能继续练球?冷酷的偶像啊,你摧毁的何止是一颗单纯的心? 这是多哈世乒赛上,马来西亚乒总人员带着叹息讲述的故事。恕我为了“自身安全”着想,不方便言明这位偶像的大名,但是这位仍然是中国队绝对主力的偶像“耍大牌”的消息也已经不是“新闻”了。说出这件陈年往事,并不是要指责什么,而是想说,如果没有更为良好的队风,如果缺乏平易近人的态度,中国乒球的“寂寞”恐怕就不单单是因为“孤独求败”了。“上梁不正下梁歪”,如果主力们都是如此,又如何能期冀小队员能够做得好呢? 在外比赛,所有中国队的选手,代表的是中国队的整体形象。如果就因为这件事情,毁了一个或许是未来的对手,那么这样的事情再多发生一些,中国队就只能是不断地陷入“孤独求败”的境地,这种情况谁愿意看到?虽然我不知道为什么马来西亚乒总的人时隔四年,仍然对这件事情记忆犹新,但是从这一点来说,我们队员的素质真的在不断提高吗?对比欧洲,甚至是日本、韩国选手的态度,我们的队员在态度方面真的没有瑕疵了吗? 注:2000年,世乒赛团体赛,中国队的主力阵容已经敲定。分别为:男子刘国梁、孔令辉和马琳,女子王楠、李菊和张怡宁。而王励勤、闫森、刘国正和孙晋、张莹莹、王辉则要分别争夺剩下的男女各两个名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