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199|回复: 11

谈儒辩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4-17 11:27: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印象中,大概最早是01年武汉大学征战狮城、虽败犹荣的时候,“儒辩”一说被提将出来,经由辩论同仁口耳相传,很快蔚然成风深入人心,成为与“花辩”、“雄辩”并列的派系之一。今天就来谈谈“儒辩”,几年的实践,笔者得出如下看法,一方面,儒辩使刀光剑影、大漠风沙的辩论场上平添和风细雨、书生气质,此其功;但另一方面,儒辩应该是以深厚的“内功”为前提的,失去了这一点,刻意追求“儒辩”,为儒而儒,反而把辩论拉入了缺乏观赏性、絮絮叨叨、绵软无力的死胡同。

一.儒是辩手的基本素养。
      先问大家,真的有“儒辩”吗?
      或者说,真的有必要分出一个派系、一个风格,叫“儒辩”吗?
      难道在“花辩”、“雄辩”之中,就都是穷凶极恶、没有儒雅之气了吗?
      显然不是!
      笔者认为,儒辩这种说法的提出,本身就有应景的意味,刻意牵强甚至有些多余,因为辩论本来就应该儒雅,跟是不是“儒辩”毫无关系,央视突然造出这个名号,恐怕连武大的辩手都不一定认可,只能是辩手无心、媒体多情。
      为什么说儒雅是辩手的基本素养?这个结论是基于对大学生辩论赛这一活动的基本认知得出的结论。今天的大学生辩论赛,本来就是展现学生综合素质与才华的舞台,是大学生精英意识的集中地。而作为大学生,本来就应该展现出“书生意气、挥斥方遒”的豪迈和“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娇子气质,这还需要刻意强调吗?我们又不是菜市场老太太吵架,又不是脱口秀、插科打诨,搞的脸红脖子粗、跟猴子似的不可笑么?
      辩论赛,是精英的游戏、贵族绅士的运动,要有围棋的沉静和高尔夫球的优雅。


二.心理态势是危急时刻最后的防线,是攻防转换中最强的武器。
      无论如何,一个辩手迟早会发现,辩论赛不同于肉搏厮杀,她从来都不是靠“声势”去压服对手,而是靠智慧与魅力赢得人心。毫无选择,一个辩手必须做到理性、真诚、自信、从容不迫,情绪激动常常被视作软弱无力、缺乏自控的表现,只有在乱军阵中保持冷静与淡定,才是一个人“自我强大”的证明。特别指出,尤其是愤怒急躁杀伤力巨大,会让人觉得你“心虚”——试想,既然你已坦然在理、胸有成竹,又何须急躁更何须愤怒呢?
      举一个例子,我们在生活中常有这样的体验:如果两个人打架,一个人情绪激动、手舞足蹈,而另一个人沉静如水、从容不迫,那我们从一开始就会“直觉地”认为后者是高手;如果两个人争论,一个人像老太太撒泼式的歇斯底里,而另一个人泰然处之、不为所动,旁观者很容易先入为主地认为后者在理。人都是容易被表象蒙蔽的,在辩论中观众更是易于蛊惑的,他们相信理直才能气壮的道理,所以如果你表现出了绝对的“气壮”,他们也一定会认为,那是因为你洞悉了辩题的本质,站在了真理的一端。
      所以你尽可以相信:如果你不幸说错话了,不用害怕,只要你保持从容不迫、毫不慌乱的态势,哪怕你坦然承认了错误,观众也不会觉得你输了,只有心虚地躲避、慌乱的辩解才会让人心生疑窦,结果越描越黑;如果你遇到面相凶恶、歇斯底里的对手,不必害怕,你应该微笑,用你的君子态势“凸显”他的失态,只要你不被他的情绪所感染,那么从一开始你就已经胜利了;防守时真诚劝服的姿态,攻击时不容置疑的断言,都将让你形成强大的“气场”,在战场上无论发生什么,只要你的“气”没有输,就没有人会觉得你输了。
      激动的表述短期内会有煽动力,但很容易流于审美疲劳、引人反感。有的时候,话语越少,声音越低,语气越平静,反而越能引起观众的注意,他们看着你哪管风吹雨打、我自闲庭信步的态势,就会料想你一定留有“更强的一招”,他们会期待你的下一局发言,认真倾听。
      辩论到最后,就是斗精神斗意志,斗心斗气。微笑吧,像一个绅士那样优雅地挥剑、刺击、收剑、凯旋而过吧。


三.作为大学生必备气质,“儒”无须刻意追求,只有在“儒”的前提之上、个性自然彰显才是辩手魅力之所在。
      在辩论赛中,儒是一种形式,是征服观众的手段,请注意,它也仅仅只是形式和手段而已。你表达的方式可以很儒雅,但你的内容一定要犀利,你的思想一定要敏锐,你的战斗一定要有“血性”,如果为了外在的儒雅而牺牲内在思维的针锋相对、牺牲了比赛的激烈程度,这无疑将陷入舍本逐末、买椟还珠的误区。有一点不言而喻:我们从来都不是为了儒雅而儒雅,软刀子杀人、绵里藏针,儒雅是我们手中的武器,在防御中是水、是太极,化对手攻势于无形,攻击中是势、是剑气,让对手的“崩溃”和“无理”昭然于每个人的眼前,无可辩驳。反观今天的很多比赛,刻意追求“儒”,为儒而儒,结果使队伍失去了内在的钢性,絮絮叨叨、绵软无力,仿佛“老好人”讨好观众,成了腐儒。这样的队伍如果恰恰站在正反方,那么比赛很快将只剩一个字——闷。
      这样的比赛,是睡眠的助手,却是辩论的大敌。
      看一看国辨吧,从蒋昌健,到路一鸣,到余磊,到胡渐彪,无一不是儒雅淡定,具翩翩君子之风。与之相对,从蒋昌健的掷地有声、正义申诉,到路一鸣的倚天长剑、一剑封喉,从余磊的威猛机智、幽默类比,到胡渐彪的抽丝剥茧、釜底抽薪……他们也无一不是“稳、准、猛的无情杀手”,拥有苍鹰的敏锐,野狼的忍耐,猎豹的速度,巨熊的杀伤,他们中又有——谁在片面求“儒”中牺牲了交锋的激烈、比赛的精彩刺激呢?
      你可以面带微笑,但你“杀起人来”一定要干脆利落、毫不含糊。
      儒雅很重要,但充其量也只是辩手的基本素养,请注意,一个辩手真正吸引人的其实还是他的个性与本色。我们记住蒋昌健,是因为他真理一般的声音;路一鸣能赢得人心,是因为他的精确打击、震撼全场的霸气;余磊被人铭记,是因为他幽默灵敏的类比;胡渐彪成为一代辩星,靠的是他全反驳的结辩。这个世界不喜欢平庸,只有不同寻常的鲜明个性,才能使一个辩手能吸引所有人的目光,才能使一个辩手在人们心中留下深刻障碍,甚至在辩论史中留下属于他的一页。
      再说一遍,这个世界不喜欢平庸,和演艺界、体育界一样,争议性往往就是吸引力,辩手千篇一律的儒雅脸孔——哪怕再微笑儒雅,也终归会被忘记,唯有个性与本色才能常留人心。
      所以,去培养你的“气场”吧,去尽情发挥你的个性与创造力吧,去用你的方式、尽你所能征服观众吧,你必须努力成为一个辩论场上的明星,这是比一场比赛输赢胜负更重要的事情。因为终有一天比赛会结束,但生活不会结束,终有一天你将走下辩坛成为退伍老兵,你不再有机会做一个辩场的明星,但这时你会惊喜的发现——你已成为一个生活的强者。
      我的辩友们,加油……


                      我的校内http://blog.xiaonei.com/GetEntry.do?id=284892508&owner=232231084

[ 本帖最后由 救世主 于 2008-4-17 11:37 编辑 ]
发表于 2008-4-17 19:17:39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呵 写得好 儒雅是我们辩论队的一贯风格
发表于 2008-4-17 20:05:47 | 显示全部楼层
儒辩的概念好像是针对当年那种为比赛而比赛的辩论态度提出来的,那时候正是打定义战、回避问题、自说自话的盛行时期。
发表于 2008-4-18 10:16:34 | 显示全部楼层
补充LS

现在是个边后卫就会助攻进球的时代,当然没有人提倡什么全攻全守

但是在1974年,克鲁伊夫到底算什么位置是让人很抓狂的
发表于 2008-4-18 11:59:53 | 显示全部楼层
其貌不扬
却又不紧不慢,娓娓道来,思路清晰,条理明确
让人赏心悦耳
着实是一种享受
发表于 2008-5-22 11:00:35 | 显示全部楼层
世新大学的黄静文怎么样?
发表于 2008-5-22 13:30:03 | 显示全部楼层
LS人名三个字写错两个

花瓶,还是做主播比较好
发表于 2008-5-23 14:07:04 | 显示全部楼层
可爱严谨的过头了哦。
发表于 2008-5-27 17:20:32 | 显示全部楼层

培养儒辩之路,举步维艰

楼主对儒辩的理解更多放在了气质上。
而我认为,儒辩与雄辩的选手一样要有比一般大学生有更丰富的知识面与更深刻的问题剖析能力。而现在辩论赛和院系利益以及浮躁的求学环境扯上关系之后,变得越来越“草根化”,这不只体现在辩题的选择、辩手的修辞与心态上。有越来越多人把辩论当作在玩弄语言技巧,而且参赛的时候玩弄的也好不到哪去……缺乏知识、缺乏论证,有时候辩论赛变成了菜市场的叫骂与循环论证的自说自话,不管是听理论还是看热闹的人都会听觉疲劳。
所以知识是说理型辩手的基础
然后就是楼主所说的“气场”
这种气场的积累除了几次比赛的磨砺,更要靠为人处事的自我修炼。除了能够谦虚宽容外,更需要在赛场上稳定自我心态,甚至是控制对手的情绪,同时做到言简意赅,运用优美的修辞来进行“精确打击”,每一处都无不在体现个人深厚的修为。

以上两处都需要长时间的修身养性,而这也是让我,以及很多学生朋友为难的事。有了电脑,资料搜索效率高了,我们会把时间更多花在无用的娱乐信息上,而且越来越容易焦虑,看不下长篇大论,希望什么东西都越简单越好。这种环境培养了我们对知识的快餐式的吸收,结果“营养不良”,时常振振有词地用一知半解来解决所有问题。

所以儒辩培养,对现在的我们真的很难……
发表于 2008-5-28 10:13:1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对楼主倍感亲切,上高中的时候就喜欢到安徽大学西门的张俊旧书店去淘古董足球杂志
发表于 2008-7-2 23:21:4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一进辩论队就被定义为儒辩。。。现在算有点清楚了
发表于 2008-7-8 16:10:01 | 显示全部楼层
对阿 辩论本来就应该儒雅 辩论辩论 我们是辩论 又不是泼妇骂街 == 毕竟个人有个人的风格 硬是要装成偏偏君子 恐怕就。。呵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华语辩论网 ( 粤ICP备20050268号-1 )

GMT+8, 2025-8-28 12:02 , Processed in 0.061501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