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4205|回复: 19

[立论陈词] 浅谈立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2-19 01:35: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临近开学,似乎到了比赛生涯的某种末端,对于辩论,有过梦想,有过失望。现在,他们是我唯一的寄托和希望,希望他们能好好成长,喜欢辩论所带来的一切。我也将把自己对于辩论的一点点浅浅的认识毫无保留的写下来。

今天谈谈立论,无论什么层次、级别的比赛,跑不了的是对于辩题的深入浅出的研究。论点大致分为点和面两部分。所谓点就是针对辩论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某一个值得商榷的问题,我方的具体态度和具体论据,比如07海峡赛中南大对东吴对于社会资源的浪费的定义上,个人猜想东吴赛前预计好可能在浪费的定义上打,南大针对“女大学生做全职太太是社会资源浪费”的立场采取的定义策略上的可能,比如创造社会GDP的大小定义浪费与否,服务对象的人数多少来评判社会资源的浪费与否,等等。设计好具体的问题,大家会发现在自由辩阶段,东吴就是三四个问题反复问(医生行医问题,律师打官司问题,流行性病毒疫苗等问题)。东吴把这三个问题抽取出来,给他们的浪费的定义于是看上去很简单----“有意义”而以,实际上,是为了驳斥“人数多少判断浪费”、“社会GDP价值大小决定浪费”诸如此类的一系列说辞。

而所谓的面,是指在许多点之上建筑的整体层面,在具体一个例子,世新大学对西安交通大学的“在校大学生创业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的辩论中,从黄执中的结辩可以看出,思路极其清晰,完成了几乎从头立论的效果,1、告诉大家今天大学生创业不是一件很重的事情,把失败带来的“痛苦、挫折”用“人生历练”巧妙涵盖进去;2、“简单行为”一段把正方眼中的问题形态和盘托出,“一个大学生,他想要去创业,他不想放弃学业的同时,他又想去创业,他认为他已经准备充足了,他认为他有自信”这个行为之上,我们应该给予什么评价?反方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的事实判断在他的言辞中已经换成了道德评判;3、在最后一分钟铃响的时候,开始阐述层次的不同:对方探究的是大学生创业逐条的成与败,而我方认为这样的讨论“没意义”,为什么?因为失败的人永远比成功的人多太多了(这句话太右杀伤力了,我第一次听到这句话的时候深深为之叹服,崇拜之情有如滔滔江水),所以我方探讨的问题(价值层面)叫做可以去探究的,对方讨论的问题(实事层面)成了没必要。

很多人把今天面的概念简单推究到事实层面和价值层面,一般来说事实问题解释清了才有资格去说价值问题,经典的例子就是“以成败论英雄是可取的/不可取的”新国大完全的价值,武大完全的事实。事实并未澄清的情况下去探讨价值也是不可取的。所以吴天一句“见义勇为真汉子,莫以成败论英雄”是不能够告诉大家“今天这个社会英雄的评判是没必要,或者是评判不出来的”。

稍稍扯远了,第一次给新生讲的比赛是06海峡复旦和铭传的“现代社会女人更需要关怀还是男人更需要关怀”这里谈一谈铭传,铭传的架构和思路一直强烈的贯穿比赛的始终。这场比赛唯一不能让我理解的是复旦为什么在质询答辩或者在自由辩的时候会去问“通过关怀男性解决女性问题”(有知道的朋友可以告诉我),其实前后铭传的立论在:第一,告诉大家现实背景问题是个什么样的状况;第二,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把罪责推究到男人身上);第三,下药,解决问题,必须从男人下手。

但是关怀这个动词应该怎么看,其实就是这场比赛的焦点,正方把关怀男性,关怀女性作为我们行动的目的,我们一切的行为要么关怀男性,要么关怀女性,在要么就是关怀女博士,所以诸多行为的背后,都可以寻找到一个“最终受益者”而通过言辞把最终受益者既希望定义到女性身上去,而非男性,正方试图去诠释的是在这个行为使得女性的利益增加,男性的利益减少,以达到把最终受益者冠名到女性身上。个人认为这里仅仅是言辞和技巧。逻辑上难以站稳。铭传认为关怀在有利于反方的基础上应该定义为,“这种过程”的一个手段而已,而目的是“两性和谐”(在某个环节王彦渤却有说过关怀是目的,个人认为这里要么是口误,要么是故弄玄虚,总之不是本意)。在目的是“和谐”的基础上,比赛的焦点就拉下来,打到了,各种手段的执行力的大小比较上,而各种方法的归咎个人认为不妥,关怀女性就是法律保护,而关怀男性就是道德价值宣导?这个逻辑那我打一个男人也是关怀他,骂他也是关怀他。但是在执行力的比较上,反方明显处于上风。 重新整理下:反方的思路是去拼解决问题手段的执行力比较问题,这个是面,所以首先要把关怀男性关怀女性做手段的定义,所以定义目的是“两性和谐”,之后自然问题就走到了有利于自己的一方,然后这个问题就好解释清楚,男性在社会上占有优势资源,要重新配置,必然涉及到男性利益的割舍,所以这个问题上,你要“关怀男性”。这个论述在定义成立的情况下,完全正确。

这就是立论。

立论不是一辩口中的振振有词,而是从一到四应当去理解去执行的纲领,是应当用我们所有语言技巧去包装的思维碰撞。


欢迎各位前辈指点。
 楼主| 发表于 2008-2-19 01:42:49 | 显示全部楼层
补充一句:立论都是互相猜测对手的,不可能你不管别人说什么,猜对了是经验,是技术;没必要为“不是完全的临场”感到自责。相反,猜中了应该感到自豪,至少证明,对手的立论水平不在你之上。
发表于 2008-2-19 10:56:15 | 显示全部楼层
没错了~我就是那个传说中的新生~~~
发表于 2008-2-19 13:13:10 | 显示全部楼层
单从“术”的角度上说,LZ的观点很犀利,但是如果一个词语在一场比赛中可以有多种意思或者下的定义让比赛失去了思考的深度,那么这样的战术,个人觉得不值得欣赏

比如在那场男人女人的比赛里按铭传的立论,教育男性要渡让权力给女性,既是关怀男性又是关怀女性,在这一点上根本让比赛失去了意义

可以参见岚星说的“保护环境应该以人为本还是以环境为本”,正反方都可以说“以人(环境)为本,是要求人,自然的可持续协调发展”,那这比赛,还有意思吗?
 楼主| 发表于 2008-2-19 22:28:08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铭传在比赛的时候采取了一个很取巧的战术,并没有说明在现实生活中的种种手段如何区分“这些手段那些是“关怀男性”,“关怀女性” ”

复旦明明说的是:关怀是目的,手段多种多样
铭传刻意把自己说所得针对男性的行动作为关怀男性的一部分
复旦本能的要将自己区分开,所以陪着铭传去打。

这个地方,没办法。
发表于 2008-2-20 08:03:58 | 显示全部楼层
立论的关键还是说服力和操作性吧……
发表于 2008-2-20 09:44:5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救世主 于 2008-2-20 08:03 发表
立论的关键还是说服力和操作性吧……


对呢,对呢。。。。
发表于 2008-2-20 15:09:56 | 显示全部楼层
LS是不是被盗号了……
 楼主| 发表于 2008-2-20 21:59:28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些所谓的打法不是针对操作性而言吗?所谓的说服力也不是在对抗中体现出来?
发表于 2008-3-6 11:40:22 | 显示全部楼层
看见LS大家的发言还是得到很多经验啊~~
刚接触辩论希望自己也可以很快提高自己
发表于 2008-3-14 01:44:1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 的帖子

因为失败的人永远比成功的人多太多了


个人也觉得这句话很牛
发表于 2008-3-14 16:06:32 | 显示全部楼层
看来我这个新手要好好学习了
发表于 2008-3-30 15:55:18 | 显示全部楼层
因为失败的人永远比成功的人多太多了

难道失败就没有可取的地方?
谁敢说自己的成功不是建立在一次次失败上的?
人生不是一帆风顺 的,失败是无法避免的。
早一点体会到失败的滋味,我们才有更多的时间更多的机会去创造成功。
发表于 2008-10-3 16:14:48 | 显示全部楼层
thanks for  sharing
发表于 2008-10-4 08:56:16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就是立论。

立论不是一辩口中的振振有词,而是从一到四应当去理解去执行的纲领,是应当用我们所有语言技巧去包装的思维碰撞。


这句我认同,绝对要理解自己的架构!
发表于 2008-11-24 22:06:0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魂系中华 于 2008-2-19 01:35 发表
立论不是一辩口中的振振有词,而是从一到四应当去理解去执行的纲领。


有一定道理。虽然我认为是它常常并不是,或者根本不能是“执行的纲领”。

[ 本帖最后由 我有内部消息 于 2008-11-24 22:07 编辑 ]
发表于 2008-11-25 01:42:5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魂系中华 于 2008-2-19 01:35 发表
立论不是一辩口中的振振有词,而是从一到四应当去理解去执行的纲领,是应当用我们所有语言技巧去包装的思维碰撞。

原帖由 我有内部消息 于 2008-11-24 22:06 发表
有一定道理。虽然我认为是它常常并不是,或者根本不能是“执行的纲领”。


我觉得,魂系中华的意思是“应该尽量是”。而我有内部消息的意思是“在某些条件下,可以不是”。这样的话我觉得都对。

之所以“应该尽量是”,是因为如果能这样,整个辩论中就有了一种以一贯之的主心骨,可以在后面的环节大量借用立论中的内容。绝大多数优秀的比赛其实都是如此。

之所以某些情况可以不是,是因为有时主立论为求直观、丰满等目的,或者副立论存在较大的漏洞,不宜明示时,就不合适在一辩陈词中出主立论了。

典型的如西交99的《知识经济》。立论是强调“社会科学解决关键问题”。而实战中所用的立论是“二者发生冲突如何取舍”。之所以不用这个建立论,我估计是因为存在“自然科学的进步将逼迫社会科学为其让路”这个强反点。事实上,自由辩中南洋理工二辩的确也说了这个点,只可惜没有深入打下去。郭宇宽当时是正面回避的问题——这也是96年之后,西交在大型比赛上唯一的一次正面回避。而樊登更是立即结束了“冲突时如何取舍”这个战场——这说明西交对这个潜在的漏洞是非常清楚的。
发表于 2012-2-24 21:42:02 | 显示全部楼层
总觉得举得例子太多。。。倒反实质性的东西没有说够。。。。
发表于 2012-2-25 14:09:17 | 显示全部楼层
咱是新手。有些不明白
发表于 2012-4-9 14:26:59 | 显示全部楼层
讲到海峡赛即开始不懂了。。。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上传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华语辩论网 ( 粤ICP备20050268号-1 )

GMT+8, 2025-8-31 14:07 , Processed in 0.102549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