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411|回复: 12

孝?非孝?——评国辩决赛中南对澳大一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2 03:21: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央视原先出的决赛题目是关于婚前财产公证的,不知何故,在中南临去北京前几天突又改为“是否赞同送老人进养老院”。不然,我这篇评论的标题估计要改为“结?不结?”了。
  


    开个玩笑,话题继续。

      先说说对两队的印象。中南的三个男生各有特色,一辩气质最好,二辩显得机灵,三辩最为冷面沉稳,三人共同的特点是凶悍有正气。澳大的三位中有两位女生,形象气质都很不错。但可惜辩论赛本质上是男子项目,气势上不免难以匹敌。三辩刘京京戎马倥偬,作战经验无数,但恕我直言,形象气质不似一个四辩而更像一个二三辩,简言之,是反应型辩手。如果身边的配置火力十足,那么刘的威力便可倍增;反过来,如果身边没有人鼎力相助,也只能做孤胆英雄了。这个只是笔者愚见,仁者见仁。

       立论环节。中南的教练团以伦理学教授为主,没想到最后的决赛题目恰恰是一个很有伦理学意味的题目。正方首先构建的框架是:传统的养老模式已无法满足现代的养老需求。这个前提非常重要,表明中南要将题目拉下来打。为辩题设置了一个现实性的背景。“送老人进养老院”是政府或子女“依据老人的意愿”送老人进养老院。到这里,其实立论就已经结束了,后面都是补充说明。因为这个立论简直就是真理。既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又是老人自己的要求,那还有谁敢说不赞同呢?接着,中南说了三个方面,一个是对于特殊情况必须进养老院的人,这个问题是反方重要需要防守的问题。第二是养老院照料手段更为专业,且可以建立新的交际圈。而且,子女不会因居所的变化孝心而有所减少。第三是孝的社会化。形式可以改变,内核不能改变。

       澳大一辩是眼睛忽闪忽闪的罗乐同学,说话很有感染力,可惜不停低头看稿,显得有些忙乱,损害了些许形象。作为反一,首先是两条驳论。一是现代人忙,无暇照顾老人。二是养老院和天堂一样好。这两点都没有错。但是中南一辩包装语言的能力非常强,只字未提现代人忙的问题。在中南的立论中,送老人进养老院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推论就是忙不忙都应当送进养老院才好。澳大提出,要从老人自己的角度出发。值得注意的是,对于老人的意愿,中南已经在立论环节做了规避。澳大的反应是在一开始就列出了数据:60%老人觉得子女无暇照顾自己,30%害怕自己连累子女。这样以来,所谓中南“老人的意愿”,不过是违心之论,这个点抓得非常好。而对于剩下10%中南必定会力争的部分呢?澳大在后面自由辩中的回应就显得有些苍白。罗乐同学说:“这个不是我们要讨论的核心问题”。这种话在这种短平快的赛制中是不能说哪怕一句的。这个时候就是要正面说:“我方已经说过了,90%老人明明不愿进养老院,您方为何不看呢?”逼对方去解释。这样才能变被动为主动。

    罗乐同学在价值的高度,说了这样一句话,“难道存款、豪宅、名车就比我们的父母更重要么?”这句话没有错,但是没有铺垫,过于直白。中南在自由辩论一定会狂打普通大众的例子。对于大多数讨生活的人而言,让他们在家中赡养老人,可能不是最优的方法。个人觉得还是应该正着说:“有某某某某,那么多人家庭并不富裕,也毅然决然地侍奉父母于家中,我们还有什么理由用自己的借口来推脱身上的责任呢?”孝的问题是一个情感的本位问题,倒不如中南所言一定是个社会的养老模式问题。义务兵役制度与爱国尽忠没什么关系,养老院收容制度与爱父母尽孝也没什么关系。

    在此基础上,澳大提出了“家”的概念。用心理学的观点来证明“家”对老年人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没有儿女直接的关怀,也没有孙辈天真的笑脸,还会破坏固有人际网。老年人真正需要的东西是养老院满足不了的。我觉得这个观点非常好,非常希望能设计成自由辩论的问题攻击对方,可惜没有看到。老人最想要的东西,养老院明明给不了,对方同学还非要送老人进养老院,这合理么?又合情么?至于“古树”的比喻,呵呵,树挪死,人挪活嘛。这个幸亏没有放到自由辩论说,不然被抓住不太好看。一辩阶段给读者一个情感定位是正确的,但情感可能是最可贵的,但一定是最靠不住的。如果再能用一些数据来证明老年人在养老院过得不快活,就比较完满了。这个也可以设计成自由辩论问题。告诉大家,您光建养老院不行,老人过得不痛快。正如光建大厦不行,如果人们不喜欢这种居住方式,再建也是浪费。可惜的是,一直到一辩结尾,澳大的描述性语言太多了,给人的印象有些抽象。十个故事也不如一个数据来得可靠。

    自由辩论阶段。对于孝顺的儿女,养老院就是家。对于不孝的儿女,家就是牢笼。这是中南对于家和养老院关系的阐述。问题在于:对于真正孝顺的儿女,家才是家,养老院绝对不是家。澳大的问题就是,家中有亲人朋友,养老院有么?中南回应:父母在哪里,牵挂在哪里就是家。对于这个煽情口,刘京京给了非常有力的回击:今天对方辩友在央视,父母心也在央视,那么央视就是您家了?澳大的又一个问题是95%杭州老人不愿进养老院,原因何在?中南的回答是面子挂不住。这样的回答给出了一个机会,就是澳大立刻要站出来告诉大家真正的原因。可惜刘京京却回到了刚才乡下的例子,问乡下哪里有养老院?其实这个例子中南打得不好,,且已经说完。没有必要再纠缠了。不回答就不必回答了。现在再提,贻误战机。立刻中南咬了回来,举出大量例子,比如天津的农村养老院,接着又提出无儿无女老人的问题,这时候澳大再想回到自己的杭州的问题,中南已经可以不理了。

    现在开始真正谈问题的死角了。无儿无女的老人怎么办?这个问题回答的质量直接关系到胜负。澳大的回答是让了一步,说不是核心问题,说政府是要负责,但有儿有女的老人怎么办?这种退让对于中南来说无异于天赐良机。中南的回答是要看老人自己的选择。如果老人愿意,是不是偏不让他去呢?这里又再次转守为攻。刘反驳说老人说愿意是违心的。点是对了,但不够有力。为什么90%的老人不赞同不能叫不赞同,10%的老人赞同反而叫赞同呢?而且,即便老人赞同,做子女的就应该赞同么?老人为了不连累子女,还赞同自己有病不治,是不是子女也应该赞同呢?——然后,再抛问题,逼对方回答。窃以为这样的回答会更有力。

    中南第二个具体问题是军人如何抚养家中父母?澳大的回答是共同奉养。这个不是特别站得住脚。自古忠孝不能两全,不能因为军人尽忠了,就认为他赞同不尽孝吧。做不做,与赞不赞同是两回事。刘京京的回答是军人可以把父母交给亲人朋友。中南立刻回应我们是多种途径并存。这个是中南防守体系的核心。

    澳大的问题第二个问题是心理问题,养老院老人心理状况比在家中的差,中南没有回答。澳大也没有追问,于是大家也不记得了。刘提出了第三个问题:直接请问对方,是否愿意父母进养老院。中南的回答是父亲给他打了电话,愿意进。这个回答让人哭笑不得,但是只能怪问题设计不好。辩论场中问对方个人问题,一般没什么好效果。99年“美是主观、客观”,马大女辩手问西交,“我美不美?”结果呢?路一鸣如何回答的?效果如何?果然——到了后来“揉腰”的问题,彻底的,澳大失去了优势。本来专业护理的问题,澳大的准备很好,可以上门服务,但是到了这里,已经非常被动,失去效果了。

    辩论场上,往往出一次彩,胜负就定了。

    中南在这个问题上占足便宜,立刻转走。继续问急性疾病治疗的问题。这时澳大的回答已经显得场面上有些难看了。说在家里既有懂一些医疗知识的子女,又有护工,不是更好?这样的回答还是紧扣立论的。但是话不好听。这样的回答一定要硬,善于归缪。老人有病就要送养老院?养老院也不一定懂怎么揉腰啊,医院的条件不是更好?按照对方辩友逻辑,都送进医院好了。

    总结。正方:父母在哪里,家就在哪里。那父母在超市,家就在超市?父母在单位,家就在单位?父母在旅游,家就在旅游点?那对方同学不是四海为家?然后,是一连串的社会问题。这些问题都指向社会的某些方面,但不是全部方面。

    反方:把对方的边缘例子一概排除,人际关系等等。问题的点都很好。但如果是黄执中来説,就完全不一样。问题是:这个结辩应该是非常煽情的。可惜却只是试图解决问题,厘清概念。其实是在为自由辩论准备不足的反驳买单。一个比较好的观点是对于多管齐下的反驳。对于大多数人,是二者择其一。

    提问环节:中南一二辩的回答是对立论的最好补充说明。非常有道理。澳大的回答是特殊情况应考虑经济补偿的问题。

    嘉宾点评:汉学家司马先生说的西方社会的老人的第三种选择,“养自己”。这个很有意思。

    个人观点:这个辩题的倾向性是偏向正方的。正方有无穷的事例来佐证自己的观点。而反方似乎只能打感情牌。个人对于反方的立论有些歪歪的想法。如果老年人是自己想进养老院的话,为什么要送呢?自己去不就行了。是不是走不动了呢?如果送只是一个形式,有什么赞同不赞同呢。当然,在正式比赛中,还是要四平八稳的来立论。送进养老院可行,但我们强调的是价值。你的想法也行,但有什么值得赞同的呢?赞同的话,就应该推广啊。无儿无女的老人进养老院首先不是必须的,就算是必须的,我们采取冷静客观中立的态度就可以了,干嘛大张旗鼓的赞同呢?

    社会养老模式作为一种社会福利模式,本来就是对于社会遗留问题的事后解决的方式。  那你赞不赞同这种模式呢?答曰:作为父母,不需要赞同。作为一个政府,也只应做好分内之事。而作为一个儿子,我只会觉得羞愧。

       整场比赛,中南一直把握了主导权。澳大在自由辩中有机会,但没抓住。结辩抓住,为时已晚。对于中南,一定要寸土必争,反驳有力,且以我为主。千万不要怕抖狠。这次国辩,中南拿到冠军,实至名归。但我们思考的,是如果应对这一模式。

      赛事已逝,往事如烟。打赢才是硬道理。

[ 本帖最后由 另时代化石 于 2008-1-2 03:22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08-1-2 03:25:49 | 显示全部楼层
夜深,思路稍显凌乱。边看比赛边写的感想。实在不敢谈“评”了。

中南作为辩论新贵,希望大家更多的想想其是如何从网辩一路赢来。

如果把重点集中到如何说此校赢得不堪,难免矫枉过正,模糊事实。
发表于 2008-1-2 05:32:02 | 显示全部楼层
文章不错,赞一个~~~~~~~~~

古树那个例子归根结底对中南不利,他们应该避免纠缠........

“人挪活,树挪死”多是形容年轻人的.......而老人更适用“落叶归根”........即是一个心灵的返璞.......而不是器物的满足~~~
发表于 2008-1-2 10:40:15 | 显示全部楼层
个人觉得吧,这个题目不是要我们谈孝或者不孝的问题
因为04年的全辩赛厦大打过一个题目是:送老人进养老院是否是孝顺的表现
是否赞成送老人进养老院这个题目我自己也打过
我觉得根本不是看我们孝不孝顺,而是看送老人进养老院是否真正有利于老人安享晚年
因为我们做出是否赞成这个判断的,不是因为我们孝或不孝,不孝的子女也会把老人送进养老院的,而孝顺的子女考虑到老人也可能把老人送进养老院。
如果从老人的需求来看,这个题目很难打,毕竟我们还年轻,很难知道老人的真正需求是什么。有人会说儿孙绕膝,有人会说安度晚年。所以我觉得这个题目是完全五五开的,正反双方都有得辩。
澳大是我个人,包括我的队友们最最喜欢的一支队伍,像姐姐一样的强雯,和我一样大如同学一样的罗乐,帅帅的刘京京。
从立论来看,大家是都喜欢澳大的情理交融,而我个人呢是比较看好中南的,就像楼主说的一样他们把题目拉得比较低,几乎是贴着地走的,完善一下的几乎无懈可击。
就自由辩的过程,我们队在一起仔细看过三遍,中南从孤寡、农村、军人这些特殊人群,以及多一条途径这几个方面说,而澳大的攻击点相对集中而被动一点。
总结环节,我们都喜欢刘京京的,就是觉得他的缺少一点煽情的成分,因为反方打这个题目,从情上说是比较有利的。但是就我们接触辩论这短短的时间看,中南的总结比较符合反驳、巩固立论和升华这三块的固定模式。
就整场比赛看来,中南在场面上占得优势并不大,所以出现最后4:1的结果叫人难以理解,也许这也是大家为什么在后来对中南不太友好的原因之一吧。

[ 本帖最后由 zwh_121 于 2008-1-2 10:41 编辑 ]
发表于 2008-1-2 13:42:45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楼主的点评。
    前日看了比赛的录像,觉得澳大此一战输给中南,确有该输之处。
    首先,一辩陈词立多于驳。对于此回大赛的赛制,是希望反方总是处于一个“攻击”状态的;而中南一辩的立论陈词,也大有可驳之处。因此澳大的一辩,本应以攻为主,现场根据对方的陈词反驳一阵,再进行自己的立论。这样可以减轻自由辩论时所受的压力。不过,对于罗乐这样一个新人,我们当初也没有对她提出这方面的要求。这是教练组的失误。
    其次,自由辩论过于被动。自由辩论阶段,澳大大部分时间在应付中南关于“军人、打工者”的提问;此后,又在“专业护理”的战场没能来得及占到优势。其实,澳大虽然之前预料到中南会打“军人”、“打工者”的例子,但确实没想到会作为对方的先发主攻手段。因此在应对之时,不免手忙脚乱,心神不宁。
    最后,总结陈词为时已晚。仔细想想,如果有些内容能提前在一辩立论、自由辩论打出来,也许效果会更好。
    至于楼主评价我的形象气质更像二、三辩的反应型辩手,确实,我更喜欢二三辩的辩位,可以无后顾之忧地猛攻对方,而不需要考虑升华之类的长篇大论。可惜自己虽做四辩有一定年头了,但始终未修成倪明那样的气质和水准,遗憾。
    结辩未能煽情煽出效果,不是不想,而是不能,因为自己一向以理性自居,对于煽情总有些不屑一顾,也丝毫没积累煽情的功底,这大概是身为辩手的一个致命缺陷吧。转念又一想,在该煽情的地方没煽成情,这还算不算真正的理性呢?
    也因此,对于我这样一个缺陷不少的辩手,能获得最佳辩手,实在是很幸运。有人会发出“竖子成名”的感慨,我能理解。但望以后的辩手们能远远超过今日的“竖子”,真正地让辩论兴旺起来。
发表于 2008-1-2 21:02:3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bruceliujing 于 2008-1-2 13:42 发表
谢谢楼主的点评。
    前日看了比赛的录像,觉得澳大此一战输给中南,确有该输之处。
    首先,一辩陈词立多于驳。对于此回大赛的赛制,是希望反方总是处于一个“攻击”状态的;而中南一辩的立论陈词,也大有可驳 ...


录像有问题,就看到自由辩论下半场和总结。自由辩论下半场偏下风,可是京京的结辩比前两前面所有比赛的结辩都来的精彩很多。
 楼主| 发表于 2008-1-2 22:28:20 | 显示全部楼层
情感有情感的好处。理性有自己的局限。看具体看辩题而定。这也是一种战术。
刘兄是担当的起最佳的头衔的。表现确实是全场最好的那个人。可惜胜利并不站在你们这一方。
发表于 2008-1-3 10:52:21 | 显示全部楼层
啊,终于看到云飞老大的发言了。回忆起当初和云飞的那次电话,,,,,,

       刚刚仔细看了关于“中南总结”的帖子,心中感慨不少。与中南三位兄弟的默契相比,我们澳大今年这只队伍的确算得上“临时拼凑”了。罗乐是个有前途的新人,但在和东吴比赛之前,我一次都没有看过她比赛,更别说一起上阵了;强雯这一年进步非常大,但我和她一起打比赛要追溯到2006年的亚太赛了;而我自己,忙于实习,也有1年多没上过场(包括练习赛在内)。而且我们所能做到的准备,除了收集资料,就是和slot、尹老师、陈典、李谦等一起讨论一下。这也再次证明了一个事实,充足的赛前准备和队员磨合对比赛是何等重要。对于缺乏老队员的澳大来讲,加强平时训练、赛前模拟,也许将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的主题。
       不过,当然啦,赛前准备的含糊一点,也有含糊的好处。没有那么多条条框框,准备时轻轻松松,上场时全凭随机应变,胜负全然是自己日常状态的体现,也别有一番滋味。

[ 本帖最后由 bruceliujing 于 2008-1-3 10:54 编辑 ]
发表于 2008-1-4 23:16:13 | 显示全部楼层
赞一下楼主的分析,更赞一下后面几位的补充思考!
发表于 2008-1-5 16:44:34 | 显示全部楼层
受不了了,要写三篇作业,还要考试,搞辩论没这么辛苦吧  
刘京京长得真秀气,象个女娃啊.属于玉树临风型的,有点象新版白娘子里的许仙!
澳大打的不错.就是两个女生有点紧张,而且不脱稿,给人感觉在念稿.总体还是很不错的.正方的立场一般中国人都排斥,反方情感上国人更认同些.澳大两个女生要是再机敏些,放松些,脱稿,给人感觉胸有成竹的样子,胜利没准就是澳大的.这场正方观点倒是道出了中国现实的一个重要问题,但毕竟国人还是不愿意接受这样的观念,但是正方三个小伙子在配合上确实给人感觉打得流畅多了.总的感觉正方三人的辩论功夫还是高出目前澳大这三个人,从整体而言哦,我们的刘京京还是最棒的!!
发表于 2008-1-6 00:48:30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南胜在默契,强调集体
发表于 2008-1-7 09:13:2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zwh_121 于 2008-1-2 10:40 发表
个人觉得吧,这个题目不是要我们谈孝或者不孝的问题

同感同感(凑字数)
发表于 2012-8-24 23:43:49 | 显示全部楼层
夜深,思路稍显凌乱。边看比赛边写的感想。实在不敢谈“评”了。中南作为辩论新贵,希望大家更多的想想其是如何从网辩一路赢来。如果把重点集中到如何说此校赢得不堪,难免矫枉过正,模糊事实。...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华语辩论网 ( 粤ICP备20050268号-1 )

GMT+8, 2025-8-19 04:22 , Processed in 0.047927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