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方二辩: 谢谢主席,大家好!
3 j8 r. o8 v8 Q2 r$ }; r二十世纪人类历史的主流是社会的现代化。我们判断喜忧就要看人类历史是否符合这个客观要求。如果从本质上它符合这个价值坐标,我们就说它是喜大于忧的。对方辩友刚才跟我们说忧患意识,而我却感觉就是恐惧意识。忧患意识与恐惧意识是不相同的,具有忧患意识的人在看见危机与困难时,才能从中找到机会,找到出路,找到希望,并且不断地去解决问题,推动历史的进步,这才能叫忧患意识。而恐惧意识呢,总是杯弓蛇影,看见一只喜鹊从天上飞过,就感觉一只导弹向我们打来,看见田野里升起炊烟就以为是恐怖的蘑菇云,这种心态的确我们不可取。
! T" [3 w5 P, W我们说人类的进步必然要付出一些代价,在这其中包括两个部分:第一是不可避免的代价,这种代价的付出本身就说明了人类社会在进步,这是可喜的。另外一部分是由于人类的失误从而造成了一些可避免而没有避免的损失,我们说这才是忧。而人类在历史经验教训中总结从而得到了不断避免这种错误的可能,所以我们现在最需要的是理性的思维,判断喜忧必须要用发展的眼光。从主流,从整体,从本质上来看,对方辩友刚才说了这么多忧,可是却没有告诉我们这些忧到底是本质的还是非本质的,是主流的还是非主流的,是总体的还是局部的。你们在提出这些问题的时候是否意识到人类也意识到这些问题,今天已经着手解决这样的问题了。
4 T8 K5 F$ v" R k# P5 a* M# h回眸二十世纪,我们以人为本。第一,人活得更宽裕,更舒适。现代的科技让我们住在能抗八级地震的房屋中,上网就能知全球大事。以前我们只是小小鸟,想要飞却怎样也飞不高,而世纪初我们征服了天空,世纪末我们更进军宇宙。当然科技的进步也给人类带来了很多问题,但科技的进步也为人类解决了许多遗留下来的问题,更是科技的进步为人类解决今后的问题提供了有利的技术保障。对方辩友为什么没有看到人类的生存质量在提高,人类的平均寿命在延长,疾病的死亡率在下降。第二,我们说人活得更加自由,更加有趣,制度与观念的进步已经深入人心。回眸世纪,我们有了自由平等的生活,有了男女平等,有了教育普及,更有了法制之下的安居乐业,这种制度与观念的进步是社会本质的进步。虽然人类的天空中有少许乌云,比如说有些地方还有种族歧视的阴影,但这只是支流,因为民族平等的思想才是世界的主流,世界上局部战争不断,和平与发展也是世界不可逆转的主流。第三,人类活得更加有理性,人不再仅为自己而活着,人类学会了思考,学会了探索。我们提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我们更提出了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我们看到里约环境宣言核不扩散条约纷纷出台,难道我们还要怀疑人类理性的能力以及在这种理性指导下解决问题的能力吗?
& V' ^! _0 Z6 N8 e0 K7 _4 F7 B1972人类环境宣言告诉我们,借助于较充分的知识和较完善的手段,我们就可以为自己以及子孙后代创造一个更为美好的环境,创造一个更为美好的生活,我们的前景更为广阔。现在所需要的是一种持重而平静的心情。现实告诉我们,二十世纪是一个得大于失的世纪,二十世纪是喜大于忧的世纪,我们不必要担心,因为一切都将被历史证明,历史将证明一切。谢谢大家!(掌声) 0 D( ]& }5 y4 |& T* S
反方二辩 谢谢主席,大家好! 首先我将指出对方辩友在立论中的几点偏颇之处。 * |2 W" O1 [$ G' W" @7 F
其一,对方辩友认为我方忧的是前进过程中的小磕小碰,说我方的忧患意识等同于恐具意识,这我就不禁想问对方辩友了,战争威胁、环境恶化、核弹危机、人口爆炸,哪一个爆发不给人们带来灭顶之灾,对方辩友,这恐怕不是小磕小碰,而是人类发展路程中的拦路虎了呀!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恰恰是对方辩友啊!
+ @* e; k( c. p' m7 l1 @/ Z第二,对方一辩刚才说在政治的基础上求同存异,和平民主的进程在全世界正在推行。这我就不禁想问对方辩友了,北约的导弹在不久前不是还炸了我国的大使馆吗?美国现在不还高举着“人权高于主权”的大棒在全世界到处挥舞,霸权主义不仍在横行吗?
3 M/ j0 |% w6 o d) G第三,我想告诉对方辩友,对方辩友刚才问我们发展与忧患哪个是主流,其实世界上根就没有绝对的主流,也没有绝对的支流。潜伏的危机,就如同我方一辩所说的那些危机,一旦爆发,人类所有的文明成果都将毁于一旦。如果真的到了那一天,我们真要面对着满目疮痍的地球,只能问心有愧地说,当年,正是喜大于忧的思想才让我们丧失了忧患意识,才造成了今天的灾难啊!
" M1 x8 ?$ s# X9 _% @$ l. |下面,我将正面阐述我方观点。 $ s5 p- e. G! A) w! o$ R
我们先谈谈对方辩友刚才所说的和平与发展两个概念吧!在国际和平年一年的时间内,全世界军费高达9000亿美元。也就是说,在今天我们辩论的34分钟内,就有6000多万美元用在武器生产上。这些钱如果用于国际援助,早就解决了8亿人民饥饿的问题。对此,我们能不忧心忡忡吗?
1 D4 z9 ]9 ?! p) l M8 n再说说对方辩友一直在强调的发展。的确,人类社会在20世纪获得了巨大的发展,但发展需要反思,需要矫正。我们需要的是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可20世纪在发展过程中引发了大量社会危机和严重的精神迷惘,同时为发展所付出的环境代价、生态代价更是租用了子孙的地球,装点着今日的繁荣。发展也不仅仅是某些国家的发展,而应是人类共同的发展。20世纪一方面是财富在堆积,另一方面是贫穷在积累。让我们来看看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的报告吧:20世纪饥饿的人仍在增加,同时,文盲的人数,无安全饮用水、无像样的房屋的人数就高达600万其中大多数是儿童。面对这些,我们能不忧心忡忡吗?没有对发展问题的忧患,何来对发展的反思与矫正。 9 Q! Y0 J, k* I6 S! J# X, ?$ E
我们说“世纪回眸,忧大于喜”,还因为这个世纪的危机展示了人类必须正确认清自我局限性的真理。人类是地球上智慧的花朵,但有人却用最大的智慧创造了原子弹。人类是地球上美丽的象征,但在美丽的背后却有人干尽了罪恶。不要说人类利用技术手段在20世纪所创造的邪恶与灾难,仅仅是善良的愿望也不能总带来福音。从汤因比到布伦特兰,从池田大作到基辛格,他们都在忧患着:20世纪是人类物质力量空前强大、但人类的精神自觉却没有更好地控制物质力量的世纪。佩切伊奇说得好,“人类正在走向危机,完全有必要找到一种方法,一起改变这一走向危机的进程。” 9 Y( C7 _& ]4 @$ ^/ [0 Q
站在新世纪的临界点上,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的精神应是我们的共识,那就是:让我们共同忧患,共同关切,共同努力,在反思自我与改进实践中创造共同的未来!
& z5 T' j0 m6 ^! l5 k# C主席:两支辩队刚才同样对20世纪的风风雨雨作了回顾,但回望来路,感触却迥然不同,那么我们究竟应该选择什么样的视角来面对这横看成岭侧成峰的20世纪呢?现在比赛进入盘问阶段,除反方三辩用时限制之外,其他队同用时皆为三十秒。盘问开始,首先有请反方三辩开始提问,时间十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