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关:防守反击 ; C v$ }5 v; m# }
反驳对方立论 , j4 _( _/ y( j" i1 a8 u8 I
反方三辨:好,谢谢主席,大家好。首先来看一看对方辩友今天对于这个“能”字的理解。其实他们说是能力,但是并没有认证能力,告诉我们是什么呢?是在某些情况下,某些虚拟的情况下,内在美有可能代替外在美。那这样,如果对方辩友这样对于能字的话,那我今天就无所不能了呀,我说我在拳台上能打败泰森,只要我有一把枪,我说我在篮球场上能击败姚明,只要把他的手绑起来,这就是对方辩友所谓的能吗?所以希望对方辩友帮我们论证:内在美有能力代替外在美。其次,再来看看对方辩友告诉我们为什么能够代替:首先,对方辩友告诉我们“腹有诗书气自华”。的确,我想我们双方八位辩手可谓是“腹有诗书气自华”,那么为什么我们还要西装革履呢?正是因为外在美所带给人们的这种尊重是内在美所不能代替的呀。对方辩友又告诉我们:审美上一样。那么好,我们说一个模特,可以说她美,可以说她好;我们说一个作家,也许也可以说他美,说他好,但是模特是因为自己的形体美受到了评判,作家是因为自己的心灵美,同样受到了肯定,难道这两者是互相代替么?其实是各自发挥作用而已。第三,对方辩友用一个大而空的概念告诉我们:只要达到相同的效果就叫做代替,那我今天如果有一个女朋友,我的心灵有一种满足感,如果今天我打工赚到了钱,我的心灵同样有满足感,难道因为都让我产生了满足感,对方辩友就告诉我们:钱可以代替女朋友么?显然不是的,所以,希望对方二辩向我们论证:内在美有能力代替外在美并发挥它的功效,谢谢。 1 Y$ z$ @. i* A9 e
正方二辩:谢谢主持人,大家好。对方辩友对我方的指责无非基于以下三方面:第一点,对方辩友认为:我方的能是一种虚拟的能,那我倒想请问对方辩友了:我方一辩当中,海伦的例子,对方辩友是你所谓假设的在跟泰森打架的时候那一把锤子重要,还是我们海伦的例子更有说服力呢?其次,对方辩友认为:所谓我方认为能够代替,就是因为他们完全一样。对方辩友真是大大误解了我方一辩的陈词。我方一辩说:它们本质相同,为什么本质相同,因为它们都是一种审美主体对于审美客体认识的内容,它们都能给我们带来一种心灵的共鸣。都能够给我们带来一种外在的愉悦,诚然,这种共鸣和愉悦可能有细微的差别,但是它们的实质是相同的。这种质的差别就决定他们是能够代替的。最后对方辩友又说:感觉不同就不能够代替,对方辩友又给我们举些例子,说我们的西装问题,对方辩友,你们也没有穿西装,但是你们同样站在了这辩坛之上慷慨陈词,对方辩友难道说,我们穿了西装,你们就不能代替,你们就不能用你们的内在美来为我们展现一场精彩的辩论赛了么?难不成我方穿了西装就肯定比你们多了一分优势,你们就不能弥补么?那么对方辩友,今天我们不用打辩论赛了,每个人身上套一件棉袄,我想,套得最多的就是能赢得吧!综上所述,对方辩友对我方的指责都是建立在一种猜测的基础之上。最后我想说,我长得并不是很美丽,我很丑,但是我非常温柔,所以我坚信,内在美能够代替外在美,谢谢!
: L$ }7 s$ p, D+ p1 m4 N$ K4 O) ?正方三辨:谢谢主持人。对方辩友刚才的立论基于三个层面:能力、允许和社会风气,我们一一想来。首先,从能力上。对方说今天外在美所发挥的独特的审美效果,内在美没有办法做到,他们举出了贾宝玉一见钟情林黛玉的例子。那我们来看一个日久生情的例子:黄蓉为什么会看上郭靖的憨厚朴实呢?如果黄蓉并不是因为郭靖的内在美能够代替他的外在美,两个人怎么可能书写一段浪漫的《神雕侠侣》呢?第二,对方辩友谈允许。他们说当今社会有一些特殊的需要使得不允许内在美来代替外在美。我们来看这样一个例子:演员可以说对外在美丽有独特的要求吧。那么对方说演员就不允许用内在美来代替外在美,是不是我们应该提倡演员不去重视对角色的把握,不去重视对情感的体验,而通过外在来感染我们的观众呢?第三,对方辩友谈社会风气。他们说要内外兼修。但是,内外兼修有没有孰轻孰重,两点论当中又有没有重点论呢?内外兼修又应不应该重内而轻外呢?人类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心中能够承载宇宙,今天我们应不应该在社会当中提倡一种重视内在美、重视道德修养、重视内在力量的社会风气呢?所以基于以上三点理由,对方辩友的立论始终没有办法给我们一个充分的论据:论证内在美不能代替外在美,感谢各位!
" \; Y8 F$ x0 y7 K( z* x反方一辩:谢谢。对方今天其实最重要的问题还是处于他们对辩题概念的理解——就是这个“代替”。让我们仔细想一想对方刚才举出里边的事例,那内在美和所谓外在美真的是所谓代替关系么?就好比爱情来说:对方今天也是好心,想为那些外在有一些缺憾的人找一条内在美能获得爱情的路。可是爱情本来就是萝卜青菜各有所爱的事儿,对方举出郭靖黄蓉,请问郭靖他的内在美是不是本来就发挥它的光芒,而不是所谓代替了外在美让黄蓉爱上了他呢?所以说对方这里根本不是一个代替的关系。就好像我们的奥运军团中本来杨威和王义夫都有能力拿金牌,今天杨威发挥失常,王义夫表现神勇,对方就要说王义夫的这块金牌是代替杨威获得的,这对双方来说都不公平吧。所以对方今天应该给我们举的例子是本来应该外在美发挥功效,结果外在美没有发挥,内在美取而代之,这才是真正的代替。对方今天的逻辑很简单:就是内在美和外在美它们的本质相同,因此就可以相互代替。即使我方承认,这一点可以成立么?对方提到海伦:海伦的倾国倾城和特雷莎修女的慈悲为怀是不是都折服了整个世界呢?可是她们一个勾起人的欲望,一个净化人的心灵,对方能说这两种美谁能代替谁呢?所以说,对方今天即使他的评判标准成立,也无法论证他方逻辑,谢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