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146|回复: 3

[l转帖]刘新天天看决赛点评:恰同学少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2-12 23:21: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源:东方网

中国名校大学生辩论邀请赛总决赛正方香港中文大学对阵反方中国政法大学,辩题是“强国先富民还是富民先强国”。最终,正方中国政法大学获得本场比赛胜利,获得本届比赛的冠军。以下是上海财经大学人文学院讲师刘新对于本场比赛的点评:

  有太多的治乱循环难以忘怀、有太多的动荡年代令人感慨、新路的探求执着依然、强国富民是不变的关怀。

  强国富民的话题寄托着太多的承载,强国富民的历程也有着太多的苦难,这不是一个容易讨论的话题,古往今来,有太多不切实际的妄断、有太多激昂冲动的无奈。不过今天双方的表现理性、冷静、深沉、内敛,堪称模范。

  正方的立论将强国与富民作为国策的选择来讨论,在承认两者不可偏废的前提下,用古今中外、正反两个方面惊心动魄的历史经验与教训烘托民之富乃人心向背、国运长久之基础,强有力地说明了唯富民之策才可带来民富、国强之双赢结果。他们还紧贴当今中国社会现实,将教育卫生、贫富差距等现实问题提上台面,纳入本方的逻辑,备足了与对手较量的弹药。正方的立论中规中据,平实、可信又不乏表述的严密逻辑与力度。

  反方的立论则颇有惊人之处:本质上讲他们与正方同样承认民富国强均为合理的目标诉求,但他们切入的则是制度设计与选择。同样横征暴敛、民不聊生、治乱循环的历史教训,在正方的解读中被置于了强国概念误置这一时代与历史错误之中。由此,其强国观(定义)的登场也振聋发聩、气象万千。以联合国宪章和国际人权公约为经纬,对强国与富民之定义和理解都焕然一新。不愧为国字号的政法大学,宪政理念之新锐的确反映了学养功力之深厚。

  质而言之,今天对抗双方立论的内涵逻辑并无矛盾。正方之论立在政府-市场关系之维度内,讲的是大市场小政府的体制、政策选择(港中文久居香港这一奠基于成熟自由市场经济之上的市民社会,耳闻目濡,民生为上已升深入骨髓);方反方之论则立足于国家-社会的基本构架之中,现代国家的制度架构恰恰是反方体制发生、选择、存续之依据和保证(中政法设学于京畿要地,制度选择从来都四两千斤,纲举目张)。这一点是反方立论通吃正方的关键,不过,他们却没有一上来就清楚明了地指出这一点。

  正方立论切口于体制政策,故可直击富民问题之前沿要冲,直白易懂,成效易彰。反方立论好在宏阔厚大,但正是由于其高远深刻的立意内容,在支撑强国概念时则必定迂回曲折、在解释与富民关系上较费口舌,其强国之论本质上是对国家理念之刷新、进而通达强国根基之设计,一如一辩同学所言:“强国已经不再是针对五湖四海的国家主义,而是政府、外交、经济、文化的相对完善之下,对外保持独立、对内维护稳定的内共同体。”但在强调强国与富民的关系时,她用的仅仅是推出同样刷新过的富民概念:“当世界人权宣言提出建设一个人人自由的世界时,人人匮乏和恐惧的世界时,富民已不再仅仅是财富的增长,而是和自由、平等尊重的现代人权结合整体意义上的民众期望。基于这样的理念,强大的国家是民众富足的条件。”这富民的定义当然也很精彩,但它与强国内在的逻辑关系却没有说明。其实,她只要重复反方的逻辑,点明对方的体制政策是立足于己方的制度构架,他们的胜利是会来得更早、更清晰、更有保障的。上一场比赛,中政法退一步、进两步取得奇效,这一次却急于求成,反而留下了逻辑空隙,这表达的疏漏让对手在其后的激辩中屡屡抓住反而略显被动。

  转机出现在突然反方阶段,恰恰是因为逆向思维,反方的立场转换带来了这种联系,当然最终点明这种逻辑联系的明确表述是由反方三辩同学完成的,他强调了富民目标之为可能、之被置于国家目标的位置端赖现代国家这种制度优势与保障。当然,假如他的表达更直截了当一些、逻辑联系再清晰强烈一些,效果会更好。

  人民主权概念的确立与人民权利、地位的制度保障是人民追求幸福的根本前提。将近一百年前,依稀认识到这一道理的中国人民义无反顾地告别了例行千年的帝国旧梦,走上了追求独立自由、幸福富强的坎坷征途。虽然前路漫漫,但倒退的大门却从此关闭。作为一个历经了几千年专制统治历史古老国家,近代以来又积贫积弱饱受欺凌,面对这样的民族苦难与千年不易的贫穷困苦,中国人民没有任何理由去遮掩贫穷落后的老根。易中天先生在其力作《帝国的终结》中指出,发端于暴戾无道而又肆意张狂的秦帝国的帝国制度,其实是非常脆弱的,其表现极端荒唐:“它不但经受不了天灾人祸,也经受不了繁荣富强。”前现代社会低下的生产能力经不起天灾人祸的折腾本在情理之中,但只有全权专制的腐朽王朝才会在迅速降临的财富发展面前毫无出路地走向腐败与征战的不归绝路。这“大有大的难处”,竟然一难千载,断送了无数的生机与希望,毁灭了多少生灵与安康。

  经济与财富的增长会带来对新制度的期盼,但可持续发展的希望一定要有可靠的制度保障才不至于落空为春梦黄粱。走进新的时代,中国人对新生活的触摸已经真切异常,用作为主人的负责任的选择去把握住历史的机遇,我们的幸福才会地久天长,我们的祖国才会走向繁荣富强。
发表于 2007-12-28 23:26:17 | 显示全部楼层
发错了,编辑

[ 本帖最后由 dean 于 2008-1-1 01:01 编辑 ]
发表于 2008-1-5 13:10:55 | 显示全部楼层
以前参加市内比赛也听过刘新老师的点评。
发表于 2008-1-5 19:25:51 | 显示全部楼层
帖子题目是:刘新天天看决赛点评:恰同学少年

可是帖子内容似乎和题目不符.

题目应该是:中国名校大学生辩论邀请赛总决赛点评.

[ 本帖最后由 pp95 于 2008-1-5 19:27 编辑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华语辩论网 ( 粤ICP备20050268号-1 )

GMT+8, 2025-10-17 02:04 , Processed in 0.048535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