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014|回复: 1

(转帖)秋瑾的演讲:敬告中国二万万女同胞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0-30 22:03: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敬告中国二万万女同胞

1904 年10 月

  唉!世界上最不平的事,就是我们二万万女同胞了。从小生下来,遇着好老子,还说得过;遇着脾气杂冒、不讲情理的,满嘴连说:“晦气,又是一个没用的。”恨不得拿起来摔死。总抱着“将来是别人家的人”这句话,冷一眼、白一眼的看待;没到几岁,也不问好歹,就把一双雪白粉嫩的天足脚,用白布缠着,连睡觉的时候,也不许放松一点,到了后来肉也烂尽了,骨也折断了,不过讨亲戚、朋友、邻居们一声“某人家姑娘脚小”罢了。这还不说,到了择亲的时光,只凭着两个不要脸媒人的话,只要男家有钱有势,不问身家清白,男人的性情好坏、学问高低,就不知不觉应了。到了过门的时候,用一顶红红绿绿的花轿,坐在里面,连气也不能出。到了那边,要是遇着男人虽不怎么样,却还安分,这就算前生有福今生受了。遇着不好的,总不是说“前生作了孽”,就是说“运气不好”。要是说一二句抱怨的话,或是劝了男人几句,反了腔,就是打骂俱下;别人听见还要说:“不贤惠,不晓得妇道呢!”诸位听听,这不是有怨没处诉么?还有一桩不公的事:男子死了,女子就要戴三年孝,不许二嫁。女子死了,男人只戴几根蓝辫线;有嫌难看的,连带也不戴:人死还没三天,就出去偷鸡摸狗;七还未尽,新娘子早已进门了。上天生人,男女原没有分别。试问天下没有女人,就生出这些人来么?为什么这样不公道呢?那些男子,天天说“心是公的,待人是要和平的”,又为什么把女子当作非洲的黑奴一样看待,不公不平,直到这步田地呢?

  诸位,你要知道天下事靠人是不行的,总要求己为是。当初那些腐儒说什么“男尊女卑”、“女子无才便是德”、“夫为妻纲”这些胡说,我们女子是要有志气的,就应当号召同志与他反对,陈后主兴了这缠足的例子,我们要是有羞耻的,就应当兴师问罪;即不然,难道他捆着我的腿?我不会不缠的么?男子怕我们有知识、有学问、爬上他们的头,不准我们求学,我们难道不会和他分辩,就应了么?这总是我们女子自己放弃责任,样样事体一见男子做了,自己就乐得偷懒,图安乐。男子说我没用,我就没用;说我不行,只要保着眼前舒服,就作奴隶也不问了。自己又看看无功受禄,恐怕行不长久,一听见男子喜欢脚小,就急急忙忙把它缠了,使男人看见喜欢,庶可以藉此吃白饭。至于不叫我们读书、习字,这更是求之不得的,有什么不赞成呢?诸位想想,天下有享现成福的么?自然是有学问、有见识、出力作事的男人得了权利,我们作他的奴隶了。既作了他的奴隶,怎么不压制呢?自作自受,又怎么怨得人呢?这些事情,提起来,我也觉得难过,诸位想想总是个中人,亦不必用我细说。

  但是从此以后,我还望我们姐妹们,把从前事情,一概搁开,把以后事情,尽力作去,譬如从前死了,现在又转世为人了。老的呢,不要说“老而无用”,遇见丈夫好的要开学堂,不要阻他;儿子好的,要出洋留学,不要阻他。中年作媳妇的,总不要拖着丈夫的腿,使他气短志颓,功不成,名不就;生了儿子,就要送他进学堂,女儿也是如此,千万不要替他缠足。幼年姑娘的呢,若能够进学堂更好;就不进学堂,在家里也要常看书、习字。有钱作官的呢,就要劝丈夫开学堂,兴工厂,作那些与百姓有益的事情。无钱的呢,就要帮着丈夫苦作,不要偷懒吃闲饭。这就是我的望头了,诸位晓得国是要亡的了,男人自己也不保,我们还想靠他么?我们自己要不振作,到国亡的时候,那就迟了。诸位!诸位!须不可以打断我的念头才好呢!

选自《秋瑾集》


---------------------------


秋瑾一八七九——一九○七中国妇女运动先驱,近代民主革命家。浙江山阴(今绍兴)人。出身于厦门一官绅家庭。她对包办婚姻“终身长恨咽深闺”,1904 年春终与封建家庭决裂,只身东渡日本留学。在此期间,先后加入光复会和中国同盟会,被推为评议部评议员和浙江分会主盟人。1907 年初在上海创办《中国女报》,鼓吹民主革命,宣传妇女解放。不久即回绍兴,主持大通学堂校务。期间,至诸暨、金华、兰溪等地组织光复军,策划皖浙起义。1907 年6 月事泄,徐锡麟在安庆仓卒举事,起义失败。秋瑾闻讯即指挥疏散众人,武装抵抗未果被俘。7 月15 日在绍兴轩亭口英勇就义。

  秋瑾极善演讲,“其词淋漓悲壮,荡人心魄”,是一位出色的演说家。1904 年在日期间,曾与留日同志组织“演说练习会”,每月开会演说一次。本篇即为她在“演说练习会”上的一篇演讲。她愤怒地控诉了封建礼教对妇女的摧残,批判了“男尊女卑”、“夫为妻纲”等传统观念,主张妇女同胞要振作,有志气,学文化,善谋生,以为自立之基础,鼓励妇女同胞齐奋起,与封建礼教抗争。演说通篇所谈皆为身边常见之事,娓娓道来,犹如知心姐妹唠家常,从而把妇女解放的大道理蕴含于日常生活之中,显得十分通俗易懂;且语言质朴无华,给人以亲近感。




[ 本帖最后由 pp95 于 2008-8-7 20:40 编辑 ]
发表于 2007-10-31 13:33:59 | 显示全部楼层
很不错~~~~~~~~~~~~~~厉害~~~~~~~`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华语辩论网 ( 粤ICP备20050268号-1 )

GMT+8, 2025-9-4 00:41 , Processed in 0.055954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