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7-10-27 23:07:54
|
显示全部楼层
首先,比收入。国内的符合相比条件的同窗们的收入早已经与世界一流国家接轨,加上明的暗的,灰的黑的,大有赶超世界之势头。人家买了进口的日本车,房子不大却装修得热热闹闹,或者温馨无比。而自己来之不易的一份工作,挣的钱往往是左手进右手出,即便折合成人民币,也不如别人出手大方。再比地位,出国的就惨了!国内的人,到了这把年龄,大小都是个官。什么总经理呀,什么处长厅长呀,什么院长总编啦,无论是官场还是生意场都能够呼风唤雨。赏脸的,百忙之中尚可约请吃饭。个别的,今天有应酬明天有应酬,千呼万唤都不露面。忙啊忙!想想自己这边的生活,平静得简直无聊,想上街找人吵架都不行。虽然生活过得去,可是,那不争气的英语水平,连在小组会议的一个发言都力不从心,不尽人意。经过多年的挣扎,能百分之百领导的人,只有老婆孩子而已。再比小孩教育,国内大环境虽然不好,但这些有头有脸的人物,小孩子都进了“贵族”学校,每年也就几万人民币而已,不足挂齿。虽然跟美国的教育有差距,但在国内享受的已经是一流的水平。而我们在国外的人,谁曾想过要让自己的小孩去当地一流私立学校享受一流水平呢?就是有这份心,也未必有这份能力啊。最后再比娱乐消遣,这一比出国的就更惨了,在这里的人,顶多去夏威夷,LasVegas,豪华游轮等等,却不能天天享受喝酒打牌搓麻将,洗脚按摩,歌厅茶楼的乐趣。尤其是夹在不东不西的文化之间,看哪边都不自在,更别提美女帅哥了。
这个阶段的男人要跟国内的人攀比,那岂是一个惨字了得!国内的人开口闭口就小蜜情人,这边的没钱没权没地位,拖家带口,国内纵有无限春光也与己无关。想回国吧,上天无门,下地无路。从头开始吧,又没胆量。只好无可奈何地对自己说,罢了,罢了,就这样苟且偷生吧。
这个阶段的女人要跟国内的人攀比,那日子简直就没法过了!看国内的同窗,,天两头地美容美发,开口闭口的名牌时装。斗大的一间屋,也请个什么小时工来打点。再看看自己,一日三餐,厨房内外,前院后院,楼上楼下,上跳下窜。加上孩子练琴打球,把自己折腾个蓬头垢面,徐娘尚未老,风韵已无存。唉!……
这个阶段,出国的无论拿哪方面跟国内的攀比,都会把自己搞得灰头土脑,垂头丧气。也正是这个阶段,让国内的精英们感觉扬眉吐气。哈哈,国外不过如此,请我还不定去呢!
第四个时段(出国15-20年):事业经济腾飞期
攀比心态:攀比低潮期。换句话说,四十而不惑,到了这把年龄,即将看破红尘,攀比的热情逐渐减低。
出国的人从第三阶段揪心的攀比痛苦中走出来后,终于迎来了“柳暗花明又一村”。某一天,突然发现自己带有浓重异国口音的英语愈来愈顺口,操作起来也愈来愈得心应手。职位越做越高,银行存款越来越多。有闲钱玩股票,炒地产。女同胞不再感觉囊中羞涩,开始大包小包地搜罗各种名牌产品,用世界顶级化妆品装点自己。小孩子们更是个个出息,仿佛一下子进入了“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境地。
这时候与国内相比,情形就大不一样了。比收入,出国的人往往夫妻双双都是高学历高收入,在安顿了房产,车产等先期投资后,即使随意潇洒开支,每年也能轻松存入几万甚至十几万刀,是许多国内老总一年工资的总和。再看看国内同窗们的生活。他们既然是有钱人,就得过有一定形象的高档次生活。比如说,十五年间花近五十万买两辆进口车,再连买带装修花一百五十万购一套一百平米以上的住房。孝敬父母,请客送礼都要恰如其分与自己的富人身份相当。加之小孩的学费和各种补课费等等,诸此种种,各项开支加起来,竟然与十几年的总收入打个平手(所以,就有了极少数的人,为此而堕落成为贪官污吏,从而不再是我们的攀比之列)。再比地位,国内的同窗们,在享受本单位前呼后拥的“人上人”的地位的同时,为了攀高或保住自己的位置,拉资金,出政绩,陪笑脸,装孙子的时候不在少数。在花天酒地的背后,悄悄地,与事无补地,大把大把地吞入各种醒酒药,保肝药。他们的所谓“地位”,是以付出自己的身体,时间,以及人格为沉重代价而换取,实为不值!出国的人,在经历了最初的语言文化冲击后,慢慢的融入社会。在公司从被忽略的弱势渐渐地变成说话做事都举足轻重的一族。无论在收人和技术方面都不甘落后,大有后来者居上的势头。他们越活越自信,越活越潇洒,堂堂正正的出入各种社交娱乐场所。他们发现这里实际没有人再乎什么“人上人”,也没有必要去追求那种高人一等的感觉。再比小孩教育,此时此刻,国内国外教育成果的差距已经不言而喻。当国外的小孩兴致勃勃的挑选世界一流大学的同时,国内的同龄正在咬紧牙关作最后冲刺。当我们为小孩如愿以偿进入梦寐以求的大学而兴高采烈的同时,国内的同窗却为小孩到国外读书选地方,选学校,凑学费,弄签证搞得焦头烂额,衣寝不安。再比娱乐消遣,国内的朋友依然天天灯红酒绿,花天酒地,但天长日久,日久生厌。做起来不再新鲜刺激,提起来显得中气不足,吹起来却短了新花样。出国的人依然过着一样的平静的生活,不经意间却把脚印留在了世界各地。消遣的方式也从单一演变得愈来愈繁杂。打球,健身,游泳,滑雪等等,居然把自己搞得忙忙碌碌,不亦乐乎。
随着时间的消逝,搁置一边的医疗和退休也成了必须面对的重要话题,不得不也拿来比一比。先看看国内的同学,因其收入地位,不管大病小病,一定得找名医吃名药,否则情理上都说不过去。自己一家人有个病痛,尚能应对自如。怕只怕父母年老生病,平常自己得病,尚可请名医吃名药,父母生病,难道找江湖骗子不成?为了尽孝心,咬着牙找最有名的医生,吃最贵的药品。父母这一受感动,逢人便夸,逢人便讲,你看,自己多么多么的有福气,养了一个不仅出息而且孝顺的好孩子。这个时候的同学真是骑虎难下,欲罢不能,只能求神仙显显灵,保佑父母健康不生病。父母生了病,倾其全力孝敬尚在情理之中,怕只怕三姑六舅生老病死,大家都在危难之时,想起了发了财出了息的你,找上门来,岂有见死不救之理?诸此种种,全凭运气。运气好的,十年八载,不出问题;运气不好,大病不出,小病不断;运气更差的,大病小病一起来,几十年辛苦积蓄,眨眼功夫就打了水漂。出国的人,虽然也有生老病死,但医疗保险基本名符其实,医药产品大多货真价实。说到退休计划,国内的同学到了这把年龄,若是能继续有份工作,就已经谢天谢地了。而这时候的我们,且不谈社安保险退休金,自己的退休帐户,股票投资,银行存款,地产房产,诸此种种加起来,为我们的退休生活免除了后顾之忧。国内的同学在这一方面只有望洋兴叹的份了。后悔当初没出国,于是乎,把希望寄托在下一代,倾其全力,保驾出国。
这时出国的人,或谈投资或谈发展,样样游刃有余。回国探亲,今非昔比,一洗“洋插队”的臭名,一掷千金,让人刮目相看。对比前前后后,国内国外的生活,感叹生活就象“众里寻她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却在阑珊处!”而且好了伤疤忘了痛,感觉这一切的一切简直是“得来全不费功夫”!
然而,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无论你生活在哪里,都是要付出代价才有好的收成。曾经听一位挚友说:“不折腾,宁愿死”!就是说,如果你喜欢倒腾,而且不惜代价,也不再乎是否悲惨结局,就应当昂首挺胸,义无反顾地早早地打道回府,回国发展,以免白白浪费二十年宝贵光阴。如果你更喜欢轻松自在的,且又不太费神的生活,那么就安安心心的留在国外,踏踏实实地过你的日子。真能这样,岂不各得其所,其乐融融?何苦比来比去,自讨苦吃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