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576|回复: 0

转 禁止自备电脑无法解决"成长的烦恼"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0-12 16:33: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07年秋天,大约560万名学生开始他们的大学生活。然而,最近南京、上海一些高校规定,不允许大一新生自备电脑,理由是防止新生沉迷电子游戏和网络。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中国有3000万名网络游戏玩家,其中大学生为数众多。没有节制的网络游戏会影响大学生的学习,这确实是校园里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但一些高校以大一新生缺乏自制能力为由禁止他们自备电脑,是否一定能达到目的呢?我看未必。

    有些大学生之所以缺乏自制能力,正是因为他们在中小学阶段一直处于被严密监护的状态。从年龄上说,大一新生大都年过18岁,已经到了可以自我管理的阶段。从被严密监护到自我管理,其间肯定会遇到种种问题,这些问题是“成长的烦恼”,只能在实践中获得解决。部分高校禁止大一新生自备电脑,可能会在短期内杜绝大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的现象,可这种举措只会推迟大学生的成长,却很难解决他们的“烦恼”。如果大一延续高中的监护方式,那么大二以上的学生会自动不再沉迷于网络游戏吗?

    电脑仅仅是一种工具,它本身无所谓有利于还是有害于学习。工具的利弊取决于使用者。禁止了电脑,是否还要接着禁止手机呢?手机同样可以上网、玩游戏,有不少中学以此为由禁止学生使用手机。从学习的角度来看,若干年前大学生谈恋爱也曾被视为严重影响读书的因素,现在似乎没有哪所大学再会颁布这么幼稚的禁令。

    回顾近十几年的校园,由三种文化构成学生业余生活的主要部分:最初是租书文化,以武侠小说和言情小说为代表;随后是录像厅文化,以香港电影和好莱坞大片为代表;现在则是电脑文化,以网络游戏为代表。这三种文化都曾备受批评,我也不认为它们应该成为学生业余文化的主体部分。但学生业余文化的薄弱,不能归咎于这三种文化,需要反思的是,为什么这三种文化能够吸引那么多的学生?书摊、录像厅和网吧这些空间为何轻而易举地战胜了学校提供的图书馆、自修教室和寝室?

    追根溯源,网络游戏在大学的兴盛,与大学校园里缺乏有魅力的公共文化有关。据报道,也有学生认为学校禁止大一新生自备电脑的规定挺好,“忙着加入社团、忙着认识新同学、忙着适应寝室生活,没有电脑的大一生活是丰富多彩的”。这个说法有些自相矛盾,如果校园的公共文化足够丰富多彩,校方根本用不着禁止电脑。

    其次,大一新生忙着“认识新同学”、“适应寝室生活”,到了大二,不再需要忙于这些事务,是否生活就不再“丰富多彩”了?按照这个逻辑,大一完全可以解禁电脑,因为学生有事可做;大二以上反而要禁用电脑,因为他们有越来越多的空闲时间。虽然大学有一些社团活动,但能够为大学生共同拥有的公共文化,还是相对较少的。学校应该在这个方面作出努力,而不能只采取禁止自备电脑这样舍本求末的做法。

    中学应该是大学的预备班,要培养大学需要的人才,可是现在,有的大学却自动变成高中的延续。禁止大一新生自备电脑的不乏一些名校,生源非常优秀。即使如此,它们还是出此下策,这既说明了中学教育的盲点,也说明了大学教育的误区。□王晓渔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上传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华语辩论网 ( 粤ICP备20050268号-1 )

GMT+8, 2025-9-8 17:11 , Processed in 0.235782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