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BSALE[100]LBSALE[这个贴子最后由天空sky在 2004/10/17 11:54am 第 2 次编辑]
所谓的大学扩招,只不过是一种对客观形势无奈的调适,它其实已经违背了这种精神、这个原则。大学教育当然应该是能够体现它的精神的教育,所以应该是精英教育。 我觉得这句很好! 怎么转型的趋势,你可以用一句对方用一个还未实现的东西来推出一个东西那不是很可笑吗? 那我还说我们国家还有象共产主义发展的趋势那我推出---大家都衣食无忧了吗?我想看看大家对此有什么高见! 当人们在谈论教育或教育改革的时候,都只是把视线和注意力放在了义务教育范畴内,很少有人能跳出义务教育的圈圈外来审视教育。现在的义务教育不是中小学(基础)教育的全部。 政府举办普及性义务质教育,目的是为全民提供均等的最基本的受教育机会,原则是普及、公平,特征是面广、量大、成本低,大众化,这就决定了不能兼顾不同需求、富有个性的"精品教育"。对国家来说,中小学除了普及性的义务教育外,还应该另外有一块精耕细作的"精品教育",我们称之为"精致教育"。 教育原本不是一个可批量化的行业,可是从上个世纪开始,由于受工业化大生产方式以及这一时期实用主义哲学思潮的影响,教育是被实实在在的批量化了,这样做的好处是从世界各国来看都是受教育的面宽了,全体公民的平均受教育程度有很大的提高,但是也出现了普通人就业难和精英人才匮乏的矛盾,尤其当社会竞争到最后体现到是人的竞争的时候,这个问题就显得更加突出了。 当今社会的精英人才是从大众教育里层层选拔出来的。我们的观点是这种精英人才不应该只从大众教育里去选拔,好比等他自己长成,有靠天吃饭或有矮子里面拔高子之嫌,而是要一开始就要按比大众教育成本和效率高几倍的教育模式来培养。 用一句很通俗的话来说:未来的总理、省长、市长和其他社会精英是不能和未来的理发匠上同样的幼儿园和中小学的。这样做是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 从小接受普通大众教育,后来成为社会精英的人,至少有两点缺陷:一是先天不足;二是他本来可能成就得更早或是更大。
精致教育有以下显著的特征: ·目的不同。一开始就定位在优质、高效地为培养未来社会精英打基础的层面上,不是普及一定的教育程度。 ·首先强调人格的养成,同时注重能力的培养。读书、受教育的目的首先是为了明理,明白宇宙人生、做人、治家、治国的道理,其次才是谋生的知识和技能。 ·课程设置不同,教育内容、教材是与目的相适应的、高标准的。 ·教育方法完全不同,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实施充分的个性教育(班容量小,有条件),使每一个孩子都能受到最好的教育,潜能都能得到尽可能的开发,达到人人成才,而不是筛选个别尖子。 ·师资水平不同。不是按照常规的标准来配备教师,而是要用留学生、博士生、教授来教幼儿园和小学,这种教育聘请教师的代价可能是大众教育的五倍、十倍。 ·师生比例不同。大众教育的师生比例一般在1:50左右,而"精致教育"的师生比例是1:10左右(以上的师生比例是指上课时单个教师面对学生人数的比例),仅从这两点可以看出"精致教育"的成本是大众教育成本的十倍以上,没有高投入就没有高产出,也是教育的发展规律。
根据以上精致教育特征来看,在中国南方出现的所谓"贵族学校"和其他地方公办学校中涌现出来的重点学校、"名校",本质上仍然是属于"大众教育",他们都没有根本突破大众教育的框框。 由于"精致教育"的投入相对大众教育要高出十到二十倍,从理论上讲,这种教育不宜由政府来办,政府不能把有限的教育经费数十倍地用在一少部分人身上。尤其是在义务教育阶段,这对其他人是不公平的。这种教育最适合由社会民间资本来办,政府可以将公立学校人均经费标准投给民办"精致教育"机构,剩下的部分就由需要享受这种教育的家庭来承担。
我说三点: 1、事实上,现在的精致教育不是人才竞争的结果,而是教育产业化后学校竞争的结果。 2、大学教育的大众化,也不全因为是要满足社会的需求,而在于满足大学自己的生存发展。 3、不能和理发匠一起读书,是不太可能成长为省长、总统的。除非是世袭的。 第一,为什么适龄人群大学入学率的提高就会违背大学教育的原则呢?美国大学的适龄人群入学率总比我们高吧,人家的教育质量比我们差吗?人家违背了大学的精神了吗,如果您认为美国的教育因为培养出了精英所以就是精英教育,那么那是你对精英跟大众教育的误解,培养目标上我想我们不会有什么分歧.精英跟大众教育的区别还是那句话适龄人群中的入学率!而不是培养目标.大众化是说大家都能上,而不是您说的培养了什么。 第二,我想你搞错了一个关系,不是是精英教育就不能普及,如果有很多有潜力的人,如果我们师资我们的教育资源跟得上,为什么不普及,难道还有一个国家,还有一个社会,在知识经济的背景下嫌人才多的吗,当然不是了,只是因为前面说了我们的师资跟教育资源跟不上的,我们没有办法,我们现在还只能是精英教育,也应该立足现实地承认现在也应该是精英教育,如果现在就要谈什么大众教育,我们的教育资源我们的师资力量更无法集中,更不能为我们的人才培养机制提供良好的支持,所以我们在资源有限师资有限的情况下,应该是也只能是精英教育呀. 第三,关于入学率,我想说的是适龄人群的入学率,不是说高考的升学率,我们从小学升初中开始就有辍学的,不是每个地方都能普九的,尽管我们努力在做,再到初中到高中这个阶段过程中辍学的,再加上高中阶段辍学的,高考刷的一大批的,还有一些不在少数的地区根本就连普九都很困难的,算算吧,我们的高等教育的入学率就像您说的那样一个简单的高考的高升学率就能说明问题的吗?我们这群上了大学的人从知识的掌握到资源的占有上都是社会中的少数呀,不是精英是什么?我们要珍惜现在的所有,才对得起社会给予我们的呀,也只有正视我们的现实:我们现在应该也只能是精英教育,才能脚踏实地做事,才能展望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美好的明天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