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137|回复: 1

善意的谎言是否无碍诚信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10-31 21:28: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文字文字[color=#008b8b]文字
发表于 2004-11-1 10:49:13 | 显示全部楼层

善意的谎言是否无碍诚信

我还是给打开吧,有的人可能不能打开,楼主原谅,另外多谢楼主的整理:

辩题--善意的谎言是否无碍诚信
善意的谎言无碍诚信。在这里最关键是区分善意与非善意的标准。
  衡量善意的标准应该是“利他”并且“利社会”。比如,病人得了癌症,医生检验出来以后,不直接告诉病人,而只是淡淡地对病人说:没有什么事情,回去吃点药养一养就好了。同时,悄悄地告诉他的家人,要怎样进行治疗。这是“利他”也“利社会”。至少是不妨碍社会。
  当医生发现一个人得了“sars”或者爱滋病,医生或者医疗部门就不能因为担心给病人造成恐慌而隐瞒真相了。因为,这样做主要“不利于社会”。
  客人来到饭店吃饭,点完菜以后往往就着急,常常催促服务员快一点。有经验的服务员总是说“马上马上”。其实上菜的速度一点儿也没有改变,但是这种善意的谎言却让人心理上感到好受。这是既“利他”也“利己”的。
  战争年代,为了鼓舞士气,敌对的双方都扩大战果,进行有利于自己一方的宣传。因为这样做,对于自己一方整个群体利益有利,所以,也应该理解为是善意的谎言。
  有些基层单位,为了偏取上级的表扬,甚至是上级的奖励,虚夸谎报,人为地制造产量、产值、利税数字。他们也经常给人一种假象,就是我这样做不是为了我自己,而是为了造福乡梓,或者是为了集体成员都能够得到奖金。这种谎言就不是善意的。因为它不利于社会。


主席,评委,各位同学,大家晚上好:
一场严肃的辩论需要有一个严肃的立场。
下面,我将就我方立场进行总结陈词。
第一:善意的谎言是出于善良的动机,以维护他人利益为目的和出发点。众所周知,矛盾有普遍性和特殊性之分,特殊性包含与特殊性之中而区别于普遍性。就其善意的谎言本身的性质决定它并非恶益,而是建立在内心之诚,之善的基础上,而恶意的谎言是为说谎者谋取利益,以强烈的利欲,薄弱的理性,把他人仅作为手段,不惜伤害他人的行为。本身善良的人在某种状态下“被逼”说出的谎言是善意的,这种谎言对主体来说是一种友善,一种关心。而心术不正的人,不管如何伪装,如何花言巧语,如何绞尽脑汁为自己恶意的谎言冠上善意的高帽,其所说的谎言都带有恶意目的性。显然,善意的谎言无碍诚信。
第二:善意的谎言是一种处世的方式,是一种替人着想的品质的体现。
一个身患绝症的病人的亲友总是用善意的谎言将他的病情说的很轻,鼓励他配合医生治疗,相信在座各位不会因此而指责他们不诚信吧?! 相反是恶意的真实,一个俘虏在敌人的利诱下说出了己方的兵力部署,有人认为他诚信吗?对敌人的诚欣就是对国家的背叛啊!
广州脑科医院司法鉴定科主任说:“说谎是人的一种本能,至于是否诚信,关键在与哪种谎言。”
一句在不直接伤害追求者基础上表达拒绝爱意的谎言;一个在盛情男却下而又不愿意使邀请者失望的表达力不从心的谎言在人际交往中是不可或缺的。它使我们更游刃有余的处世不惊,而不象一颗多棱的坚石,划的别人头破血流,自己也遍体鳞伤。
可见,人与人之间需要一层保护色和润滑挤。自打从伊甸园被逐出之时,人们就不在赤裸相间而是围上树皮草叶了不是吗???
第三:善意的谎言虽然是谎言的一种,但是不能说谎言就一定有碍诚信,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诚信之所以得到大家的推崇,是因为它是善意的不欺骗,善意的谎言在表面看来,似乎有碍诚信原则,但从本质上看,它之所以存在,是因为说出真话有碍善良的原则。
善意的谎言与诚信,实际是对立统一的关系,而那种所谓的违背恰恰为诚信提供了有益的补充,并不是有碍,打个比方:规定马路上同一方向的行人只能占有半条马路,并不有碍大家的通行啊!
第四:没有谎言的世界如同没有灰尘的地球。我方同意善意的谎言无碍诚信并不等于我们提倡它,其关键在于度。
说谎是什么?如果不分青红皂白就定义为:不实事求是,说假话,夸大,掩盖,歪曲事实真相。那我们的生活就充满了大大小小的谎言,从煽动性极强的广告到情人间的甜言蜜语,无一不充斥着夸张的言辞,就连文学作品本身也成了谎言。人人心中都有谎言的标准,怎样把握这个度,是我们首先思考的。与动机不良的谎言相比,善意的谎言会使人们的感情变的更融洽,和谐,生活变的更有滋有味,它可以巧妙的避免冲突,实现情感沟通和顺利交往,又怎样妨碍诚信了呢?
因此,我们更要学会辨别恶意的谎言,保护自己不受伤害;同时,提高自身修养,思考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大学之道,在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至于那些温馨的,让生活充满情趣的;至于那些充满仁慈,恻隐之心的谎言,就让它们绽放吧!
相信在善意的天空下,我们的世界会更美好!!
谢谢各位!!!
                 
在这里并没有看出如何解决“无碍”的。只能看出似乎说的是“不违背善良原则,就不会违背诚信原则”。而正方完全可以接:正是为了不违背善良原则,我们才不得不违背诚信原则。

其实正方完全可以说,我们不会用“不诚信”去谴责说善意的谎言的人,仅仅是因为他这样做是出于善意的目的,所以我们不忍去苛责他,而并不代表他说的善意的谎言就无碍于诚信了
--善意的谎言是否有碍于诚信
善意的谎言相信大家都说过,但是在你说善意的谎言时,你是否想过这是不是有碍于你的诚信呢?如果没有的话,那么让我们的辩手来告诉你吧。经过一个下午的休息,下午1:30时,"诚信杯"辩论赛初赛第五场正式开始了。正方是交通学院,其观点是善意的谎言有碍于诚信,反方是自动化学院,其观点是善意的谎言是无碍于诚信。
"诚者诚实也,信者信用也","人而无信,不为人","善恶可变,诚信不变"等等,正方一辩已开始就引用了一系列的古诗词来陈述其观点,最后还以一个小故事来结束他的发言,博得了热烈的掌声。而反方一辩则以其平实的语言,精辟地分析善意的谎言和欺骗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在第一轮略胜一筹。在攻辩和自由辩论中,正方一辩虽然以其灵敏的反应夺回了一点优势,但是在整个过程中,正方二辩一枝独秀,舌战反方群雄,但终因势单力薄而败下阵来。最后反方四辩以其幽默的谈吐,使在场的观众在阵阵的笑声中进一步了解了其观点。最后,自动化学院以绝对的优势获得了胜利。赛后,两队队员一一握手,充分展示了"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精神。
展开一场辩论会,各组同 学为辩论双方,主题为“该不该说善意的谎言”~正方观点为:该说善意的谎言;反方观点为:不该说善意的谎言。先由各方辩手阐述各方观点,再进行自由辩论。同学们辩论得很踊跃,大家各抒己见,例如:正方认为善意的谎言对对方有益, 就该说善意的谎言;反方认为要作到诚实守信就不 该说谎言;正方还认为一个人在遭遇挫折时,如果善意的谎言能给予他莫大的鼓舞, 就该说善意的谎言;反方又认为当事情已成过往云烟时,他明白了这是一个谎言,他将会受到更大的伤害,认为自己被欺骗
"诚信"是为人处事之本、是"为人之德"的核心,是孕育其他道德品质的基础。"诚信"的基本内涵包含着"诚"和"信"两个方面。"诚"是信用、信任,合起来就是忠诚老实,诚恳待人,以信用取信于人。诚信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现代文明的基石,是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基础性道德规范。诚信是做人的一种品质!是职业道德的根本!是个人成就事业的根基!
最近都在家里,有时候吃饭的时候正赶上电视上放关于传销的新闻或者是调查的时候我肯定都会看完才离开。因为我亲身体验了传销的课堂的氛围和传销人员的“痴迷”,和传销团伙进行过战斗。我对传销有着更直接的认识,每次看到关于传销的新闻我都会有接近半天的时间无法平静,我会想我所经历的事情,我会感到彻底的愤怒。

在电视上了解了很多各地的传销集团的动向,我发现多数传销团伙其实万变不离其宗。其根本的支柱就是所谓的“善意的谎言”,我在沧州的时候刚到第一天就被问了一个问题,当你的朋友的父亲得了癌症的时候你应不应该告诉他。我回答不告诉比较好吧。传销分子就会以此为借口告诉你一个“真理”,这叫善意的谎言。于是,每个进入到传销团伙中的人都会受到这样的“洗脑”。

没到传销团伙当中你永远不会明白什么叫“洗脑”。从我进入到他们的组织以后,就有人一天天的跟我说话。起话题可谓一步步的深入,永远都那么谦和,都那么友善。让你都不忍心去怀疑他们,他们都非常热情,每个人都会和你握手。介绍自己,问长问短。最后他们会让你去他们讲课的地方去听课。那是一个从来没有见过的课堂,人一个个激动的像吃了兴奋剂。

起课安排的相当有条理,首先是讲解一些看似无懈可击的“幂”的理论。然后激发你对财富的热情。他们选择候选人很有一套,被选中的人不能太穷也不能太富,太富了不大容易稀罕他们这两个钱,太穷了也掏不起入会费。我在电视上看见许多的大学生都是强迫家里卖牛卖房子来筹措金钱。哎,正因为这种选择性,所以加入的人往往都没有退路。

讲课的时候很会激发人的情绪,他们往往利用一些人在社会上遇到的一些不公平的待遇让他们意识到财富的差距会造成人和人之间的隔阂。所以,加入了传销组织以后他们都相信如果只有自己走这么一条快速的制富道路而不让亲友加入的话,就会最终造成关系上的隔阂。所以他们为了维护和朋友、亲人的亲晴友情会“用善意的谎言”把他们都骗过来。
辩词——善意的谎言对子女的成长利大于弊
 一味的谎言对于孩子的成长肯定是弊大于利,但是善意的谎言,对于孩子的成长则是利大于弊。这里的关键区别在于善意。
  何谓善意的谎言?就是为了达到某种理想的结果,或者是比较好的效果,不得已而制造的谎言。比如医生对癌症晚期的农民说:大爷,你啥病也没有,给你烤电(实为放疗)是为了让你的身体放松放松,刀口快点恢复。这里虽然剥夺了这位大爷的知情权,但是却给予他更长的生命权。同样,善意的谎言对于孩子的成长也是利多而弊少。
  一个母亲与丈夫离婚了,当时孩子还不懂事,这位母亲告诉孩子,你的爸爸是一位海员,现在在国外,过些日子就会回来的。孩子对生活充满期望,从来没有因为自己家里缺少一个成员——爸爸而苦恼过,自卑过。后来,母亲梅开二度,又找了新的丈夫,建立了新的家庭,于是她又对孩子说:你爸爸从国外回来了。于是,孩子同爸爸之间没有任何隔阂,情同父子,父亲因为孩子没有见外,也对孩子视如己出。每日给孩子辅导,孩子健康成长,成为名牌大学的学生。等到有一天,孩子大学毕业了,她终于发现自己的爸爸不是亲爸爸,她虽然也哭了,也为自己受到欺骗而苦恼,但是,他终归会明白,母亲这样做是对的,否则她不会有快乐的童年,不会有健康的心理,不会有良好的学业成就,不会有美满的家庭,不会有……(太多太多)这就是发生在我们朋友家里的真实的故事。
  一个孩子家里很有钱,从小上了贵族学校。那里的学生经常在一起比富,比大方,比谁敢于花钱。两位聪明的家长经常告诉自己的孩子,咱们家里很穷,爸爸妈妈之所以让你花高费上学,是因为爸爸妈妈想让你接受最好的教育。于是,孩子懂得珍惜,懂得节俭,不与他人比阔。学习上积极进取,节假日帮助爸爸妈妈劳动,平时替父母分忧。各方面都很出色。这虽然是善意的谎言,但是对于孩子的学好和好学,无疑都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春节晚会上赵本山、范伟、高秀敏演的小品《送水工》,描写了一个在国外求学的学子,因为家里生活困难,不安心求学,想回来帮助妈妈,与母亲相依为命。母亲了解到孩子的心思后,假称自己找到了一个新的丈夫——水利工程师。结果孩子安心学习了,成为考古学博士。甚至在孩子回国的时候,母亲还要临时找一个送水工扮演自己的丈夫,来安慰自己的儿子。这个故事是虚构的,但是却有现实生活的真实和艺术真实。它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善意的谎言,有利于孩子的成长。
  我在升学前,父亲给生产队里当磨米工,不小心出了机械事故,电动机的皮带将他的大衣绞住,父亲的肋条发生骨折。在弟弟的陪同下去海城医治。为了不影响我的学习,他老人家没有告诉我,甚至嘱咐家里人说:孩子问起,就说出门了。这种谎言,让我刻骨铭心,对于我一生的成长、做人、积极进取来说,它是永久的动力。
首先在破题上有几个点要注意:
1。首先要分析“善意”,是谁眼中的善意,是主观的善意,还是第三者眼中的善意?当然前者对正方而言空间更大。
2。诚信,这个定义可大可小,如果是具体领域的,如商业行为就有比较严格的界定,如果是泛指做人的诚信就比较广了。还有就是诚信本身还是建立诚信的形象。后者对正方有利。
3。阻碍。这个词本身没什么歧义但是就这个题而言就引出另一个问题:个人和社会弘扬诚信的意义到底是什么?反方最可能把界定严格化,就是无论是不是善意,只要是谎言就阻碍诚信,因为诚信就是人的言行是不是(100%)真实可信;而正方的立场应该是选择善意的谎言就是为了......这和社会弘扬诚信的意义是统一的。

另外,楼主要打的是哪边?方便讨论。本题的反方比较符合常规思维,当然实际上正方并不吃亏。可以打人性牌!

议“善意的谎言是否有碍于诚信”

诈从题目上看,最关键的问题是诚信,因为在我们的社会中,任何一个人、一个企业、一个部门都需诚信,因为诚信已经成为社会中的一个重要元素,同时也成为我们发展的一个潜能。换言之,在激烈的竞争中,谁能做到诚信,谁就能取得成功,谁赢得了诚信,谁就会被别人选择,所谓“条条大道通罗马”,取得诚信的途径是有很多的,今天我们要说的是善意的谎言。
谎言,顾名思义是不好的,从很小的时候我们就知道要做一个诚实的孩子,但我们扪心自问,又有谁没有说过谎言呢?无论是对自己的亲人、朋友、还是不相识的人,目的也有很多种,但当我们给谎言加上一个“善意”时,仿佛大家都可能接受了,这正是人性的弱点与优点统一的集中表现。
面对残酷的现实生活,虚虚实实的生活环境,让我们无法用真实的自己去面对每一人过路人,理解自己也理解别人,面对善意的谎言,让我们管好自己的思想,做到张弛有度,我相信会起到很好的效果,但凡事只要过了都会造成不良的影响更何况“谎言”这样一匹野马呢?  
什么是诚信?
  孔子说:“人无信不立”。在他看来,诚信是为人处世、社会交往、治国理财之根本要求。从思想史的角度观察,儒家“诚信”思想的内涵主要有三点:一是以“诚”为真实无妄的本然之道;二是以“诚”为道德之本、行为之源,而以“信”为德目之一;三是重视“诚”的实践,强调言行一致、知行合一。这首先指出,诚信的根本精神是真实无妄,它要求人们尊重客观规律,树立求真、求实的精神,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诚信”这把精神标尺面前,一切虚情假意、欺瞒诈骗的言行都将无所遁其形,遭到无情的揭露、批判和唾弃。

  其次,“诚信”作为一种价值观念,具有公正、不偏的特性,它要求社会群体建立公正、合理的制度,要求每个社会成员树立起公正、公平的处事态度和大公无私的道德观念。

  第三,在现代市场经济体制和法治社会条件下,“诚信”所内涵的人文精神,要求人们自觉守法,真诚守信,树立起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和法治社会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对于一个国家、一个社会而言,“诚信”可以说是立国之本。自古就有“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的明训。对于一个社会单位而言,“诚信”是立业之本,是建立行业之间、单位之间以及人与人之间互信、互利的良性互动关系的道德杠杆。对于每个社会成员而言,“诚信”是立身之本。诚信精神就是培养人的高尚道德情操、指引人们正确处理各种关系的重要道德准则。
 
诚信并不是表面装潢,而是发自内心的诚意,诚信并不是口若悬河的夸夸其谈,而是付之于行动的诚恳
所谓“诚信”,大概应理解为“真诚、守信”,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应付诸以真诚,有诚意,待人大方有礼,用真诚感动别人,给人一种可信度,从而联系到守信,自古流传的“君无戏言”,“君子一言,驷马难追”,这都说明了自古以来人们对守信这两个字看待的重要,信用的重要性。一个人的品质好坏也往往要从守信中给予评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华语辩论网 ( 粤ICP备20050268号-1 )

GMT+8, 2025-8-26 23:35 , Processed in 0.050545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