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bsale[50]lbsale[这个贴子最后由ombre在 2004/09/12 00:55am 第 1 次编辑]
陕西省三原县南郊中学高二年级辩论赛辩词选 复赛第二场 辩题:近墨者黑/近墨者未必黑 正方:高二(6)(7)班联队 反方:高二(3)(4)班联队正方一辩张莉开篇立论: 古人云:“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这里讲的是交友方面的道理。同样,一个如果长期地处于不良的社会环境,久而久之,必然会受到不良环境的影响,即近墨者黑。也就是我们所要论证的论点。 近墨者黑,是一句流传很久的格言了,仍然有必要一提。因为有人提出了近墨者未必黑这个观点。倘若我们在这一问题上认识不清,那么,很容易使我们中的某些人误入歧途而不知。 首先,这句话的实质是人与环境的关系。古人很早就注意到了这一点。并加以证明。它是完全正确的。流传很广的孟母三迁、择邻而居的故事就是这样的例子。孟子很小的时候喜欢同邻家的小孩玩耍,而邻家的小孩是一个纨绔子弟,好逸恶劳,渐渐地孟子在他们的影响下也变得好吃懒做,不求上进。孟母很生气,不顾自己年老多病、搬迁不易等因素,毅然将家搬到十里外的一个村庄。那里都是穷人的孩子。孟子在他们的影响下,又一一改掉了恶习。刻苦上进,终于成为一代名家。试想当初如果没有孟母的择邻而居,孟子继续同那些富贵子弟来往,他还会有我们今天看到的成就吗?可见一个人的健康成长同所处的健康环境是密不可分的。 目前,中央和地方各级部门大力抓扫黄、赌博、卖淫,实际上就是净化社会空气。给青少年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如我校进出检查学生证,不让不法分子混入校园,不让我们接近墨而变黑。 举个例子,据《成都日报》报导,目前的青少年犯罪有绝大一部分就是因为看黄色小说或因其父母在家赌博打麻将而产生试一试的想法,最终走上犯罪道路。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而近墨者未必黑这一论调容易使那些涉世不深的又具有强烈好奇心的青少年产生近墨的想法,因为反正是未必黑嘛。殊不知在墨的环境中变黑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正如一个刚看了黄色小说的人就想到去犯罪一样,他是逐步被人拉下水的。 所以我们说近墨者黑,是不变的真理。对我们来说尤其如此。 我们常常强调要使自己健康成长,除了自身的努力以外,外部环境也是至关重要的,只有让自己处于一个良好的环境中,才能保证自己的正确方向。不受外界不良事物的影响,才能做一个德才兼备真正有益于社会的人。 而有人认为近墨者未必黑,甚至认为墨者能变为朱者,我方不赞同这种观点,一个人要想成为品德高尚的人,只有通过长期的努力来加强自身的修养,而他的堕落仅由一念之差就可以形成。 青少年的思想还未成熟,容易接受各种错误思潮的影响,所以我们在这里告诫大家近墨者黑。注意周围环境,远离种种不良风气。 近墨者黑,墨还是不近的好。 反方一辩彭国蕊开篇陈词: 主席、各位评委、同学们: 大家好。古人云,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久而不闻其臭。这正可谓近墨者黑的绝好例子。但如果就此而断言近墨者黑,这未免太绝对化了吧。 所谓墨者,一般是指那些不好的东西。比如不良的社会风气、不好的习惯、落后的思想等,但常与这些不好的东西的所接触的,也未必都会变黑呀。 从哲学上讲,根据马克思辩证唯物论的观点,事物的外因对其内因有一定的影响,但内因才是事物的决定性的条件。这里所说的内因是指事物或人的自身因素,在官官相护的封建社会,不也出现廉洁奉公的包清天?从小受神学教育的达尔文,不也写出与之背道而驰的进化论?然而在当今社会,却也出现了胡长青等诸如此类的人物。难道他们没有被社会这个大染缸染红吗?我看,不尽然吧。所以说,在最优越的环境下,也还会有个别人变质。在最恶劣的环境中,也还会出现杰出的人物。这就充分证明了内因起主导作用。 马克思主义还教导我们,应该全面的、联系的、发展的看问题。而不能片面的孤立的静止的看问题。由此看来,近墨者黑有很强烈的绝对化色彩。人具有选择环境拒绝环境甚至改造环境的能力。那么,对方辩友一味强调环境对人的必然作用,而忽视人的主观能动作用,这岂不与我们所学的哲学常识发生了正面的冲突呢? 其次,我们还可以从物体受力的现象上得到启发。人受环境影响正如物体受合力的影响,而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是合力。那么,真正影响人的也是一个合因素。任何一个单因素对人的作用相当于一个分力对物体的作用。我们能以其中任何一个分力的大小和方向来判断物体的最终运动状态吗?显然这是不可能的。所以,近墨者黑到底黑不黑,关键是看一个人的心灵如何。在解放战争期间,我党有千千万万个打入敌军内部的优秀儿女。在那异常黑暗的环境下,他们拿出了自己的勇气胆识,凭自己的心中的共产主义信念,抵制侵略,与一切黑暗作斗争。 我们的国家民族也一样,伟大的社会主义新中国是在与一切邪恶势力的关键过程中渐渐地屹立于东方大地之上,我们勤劳的中华民族也是以自己的优良传统而崛起于世界民族之林。在当今国际形势趋向复杂的情况下,我们的人民共和国不会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演变而变色。在战火纷飞的年代,敌人的炮火摧不垮我们的旗帜,在和平建设时期,和平演变的阴谋也摧不垮我们的人民共和国。 反方四辩周梦凡总结陈词: 我想先指出对方辩友的几处错误。 第一,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主依据。事物的内部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决定着事物的性质和发展方向。对方辩友只看到事物的外因,并未注意到影响事物最本质的内因条件。对方不明白人的自身对外界环境有一定的抵制作用。 第二,唯物辩证法还告诉我们,要如实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就必须坚持一分为二的矛盾分析法。既看到事物的这一面又看到另一面。对方辩友片面地看问题,完全是与唯物主义唱反调,与马克思主义相违背。对方如此绝对化地下结论,就如同在海滩上没有见到一条鱼,就说大海里一条鱼也没有一样,真是荒唐啊。 下面我来总结我方观点。我方认为近墨者未必黑。所谓未必就是不一定的意思。这恰如其分地说明我方全面看问题,符合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原理。我将用具体事实来证明。先说我们南郊中学学生的素质有高有低,若按对方辩友的观点,我们学校大可以只招收素质高的学生,而将那些素质低的学生拒之门外,以免高素质学生变黑。可这样显然是不行的。这不是剥夺了学生受教育的权利了吗?所以我们学校才开展了“明辩事非,告别陋习,提高素质,完善自我”活动,让我们每一个南郊学子都成为高素质的人。再说我国改革开放,国门打开了,阳光照进来了,风吹进来了,一些苍蝇、蚊子也跟着进来了,病菌也趁机而入,一些资本主义腐朽的东西也进入了我们国门,我们同这些黑的东西接近了。怎么办?不要改革?不要开放?把国门关上?再过那闭关自守的生活?这行吗!面对黑,我们只有运用社会主义精神武器坚决抵制,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这样虽然我们近墨,却不一定变黑。 正方四辩李琨总结陈词: 谢谢主席。尽管对方辩友极力掩饰,然而错误的观点始终还是无处可逃的。人类在长期的活动实践中总结出了一定的合乎实际的逻辑思维方式。正确的认识可以推动实践活动顺利开展,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认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入歧途。正如对方辩友在对面高呼近墨者未必黑。你们知道,有多少青少年抱着未必黑的态度去近墨,结果呢?与之同黑矣。为了去推翻那些错误的认识,代价过于沉重了吧。眼看我们的朋友同学深受其害,我们又怎能坐视不管呢?再者,对方三辩提问我方三辩,为何看到有人抢劫而不参与抢劫,我方一辩在立论时明确地指出,近墨者黑是一项长期的墨化的过程。对方辩友忘性没有那么大吧。 我方观点为近墨者黑,有以下几点。 第一,近墨者黑是一项长期潜移墨化的结果。长期的近墨是可以改变一个的气质、思想、信仰等,如同岁月可以改变人的脸皮一样,是不可抗拒的。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任何一个人的活动都是与社会不可分割的。每个人的活动都要受到社会的制约。这也就是充分说明了环境对人的重要性。首先,我们身处的社会是一个大杂缸,黑的方面无奇不有,难免一些渣滓在阴暗角落,这对社会的危害却是不容忽视的。其次,我们青少年对外部事物的接受能力很强,但往往不具备清醒的判断事物黑白的能力,在社会这样的一个复杂的环境下,近墨者是必黑了。所谓白沙在涅,与之俱黑,不正是说明这个道理吗? 第二,不知道大家注意到了没有,近两年来的报刊杂志上不时登载某优等生因受某种社会环境的影响,自甘堕落,最后锒铛入狱。这些可都是一些再真实不过的例子了。这些说明了什么,不就是近墨者黑吗? 现在社会上的坏人,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有多少人被他们连骗带哄拉下了水,于是这也就像是传染病似的一个拉一个。再如网络本是国际信息交流工具。但最近全国都在下令查办整治网巴,未成年人不得入内,这又是为什么呢?有些学生网迷年纪还很小,但整夜不归,泡通宵,看黄色网,这又是为什么呢?这些人一但沉迷,便像吸大烟一样,几天不见,都慌了。记得《今日说法》中有节目报导,一高中女生在网上交了一个男朋友,后跑到那个男的家,结果被奸杀。这是什么,难道那个男的不是因为整日游手好闲,结果在网巴里学到一些不三不四的东西,近墨者黑吗? 第三,且先不说什么大道理了。听一听那来自高墙内的忏悔吧。那儿有多少人在忏悔呀。他们的泪水都快流干了,直到入狱的前一刻还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他们由于交友不慎,广交了一些社会渣滓,刚开始,称侠称义,后来也就同黑了。一起招小弟,打群架,赌博,抢劫。这就是由于他们开始近墨时,想到自认为没事,认为我意志力强,认为反正近墨未必黑嘛。 近墨变黑的长期的,潜移默化的,不随人的意志而改变的。我想,今天在座的所有同学的家长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跟抢劫、赌博、淫诲有染吧。所以才会关心你交友的范围。怕的是什么?就是近墨者黑呀。对方辩友可知一句未必黑又会使多少人受到误导呢?这未免太不应该呀。 所以我方坚信近墨者黑是真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