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主席,大家好。今天我们要讨论的辩题是一个比较性的事实判断命题。凡是比较都必须先有一个标准。我方认为大学生择业应以东部发达地区为主。其判断的根本标准就是大学生的效能最大化。只有大学生的效能最大化了,才能实现国家社会家庭个人四方受益,从而推动社会进步。同时,我们有必要对辩题中的几个概念进行准确的界定。第一,所谓大学生,指的是正在接受大学教育或者已经拥有大学学历的公民。第二,所谓“应”,在1999年版的辞海里,有两种解释,即基于事实和价值的实然和应然。什么叫做应然呢?打个比方说我们提倡学生应该好好学习,好好学习是一个得到了社会广泛认可的价值观念,这里的应就是一种应然,但是我方认为大学生择业以哪里为主本身还是一个有待讨论的问题而不是一个达成共识的价值观念,因此,谈不上什么应然,今晚的辩题属于一个实然的事实判断命题。第三,所谓为主,从量上来讲,至少应该超过总量的50%。下面我就从以下三个方面来阐述一下我方的立场: 首先,经济发展程度决定人才的流向。东部拥有客观的地理优势,基础设施完备,法制相对健全,市场经济观念深入人心,东部已经步入了一个良好的发展轨道,其发展潜力巨大。而西部的软硬环境与东部相比都有不小的差距。不可否认,自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伟大战略以来,西部对人才的需求在纵向上看是有了大幅度的增长,但是从横向上来看呢,西部受制于基础设施和市场、法制、文化观念的制约,其增长是相当有限的,更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超过东部。 其次,当下的中国大学生就业难属于结构性问题,什么是结构性问题呢?举个例子说,上海今年需要10万的高级软件人才,但是高级软件人才国内非常缺乏,因此这10万个工作岗位一直是空缺的,但是与此同时上海也有10万人因为找不到工作而四处游浪。像这种有人找不到工作,同时却有工作没人做,这种就业问题就属于结构性的。 第三,我们从来不曾提倡大学生不要到西部就业,我们提倡一部分合适的大学生到西部的一个合适的地方在一个合适的岗位上充分发挥他的聪明才智。但从数量上来说,绝对不是人越多越好。 我们从来不曾否认西部会有一个潜力无限的美好未来,但是立足现实,放眼未来,我也同样相信,东部有更适合人才实现自我价值的良好环境。 因此,大学生们,择业应以东部发达地区为主。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