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开整个比赛的流程,看到了林林总总的九个辩题,好多都是我非常喜欢的,也非常想听的。但是,回忆一下,究竟场上是一个什么样的状况,已经隐约模糊了。有好几场比赛,只能依稀记得掌声不断,但是,究竟是哪段词那么的精彩,我已经怎么也想不起来了。所以,可能我下面的评述会丢掉好多精彩的段子,只能凭借我脑海中些许残存的记忆。 不过,精彩的比赛,我总还是会记忆犹新的,尤其是本届赛事的开场赛。a组第一场比赛是5月8日上午的首场比赛,辩题为“故宫引进星巴克利大于弊/弊大于利”。正方为香港中文大学,反方为华东师范大学。 首先,这个辩题本身留下的一个可以供大家争执的空白就是对象问题。究竟所谓的“利大于弊/弊大于利”是对谁而言的?是对故宫而言还是对游客而言?是对文化保护而言还是对经济发展而言?这些,在辩题内没有一个明确的规定。所幸的是,双方并没有在这个方面产生争执,双方基本上都默认了这个利大于弊/弊大于利是针对故宫而言的,是针对的文化传承而言的。对于对象问题的这样的理解,个人认为是非常正确的,因为一般人看到这样的一个题目,首先想到的也是对于故宫、对于文化传承的利弊问题,在人们骨子里面还存在着一个根本的思想,那就是宁可花点儿钱,也不能丢弃老祖宗的东西。 那么,非常明显的是,星巴克从文化形象上本身就与故宫的传统文化形象是不一致的。这样的理解使得辩题的起点本身就对正方有着或多或少的不利。但是正方的破题立论却是做得相当漂亮,从两个层面予以了展开。其一,故宫里面开的星巴克并未影响故宫文化的传承。其二,故宫里面开星巴克有助于别人来参观故宫,进而有助于文化的推广与普及。所谓不影响,正方指出,故宫里面的星巴克开在了一个很不知名的小房间里,并且没有在外面挂招牌,从外表看与原房间几乎没有差别,没有破坏故宫的完整性与文化的传承价值。所谓有助于,是因为可以便于游客休息、喝饮料,这样一来可以有更多的游客来了解、学习故宫的文化,也可以让游客更有精力进而更好地观摩故宫。 正方这样的破题立论,是相当巧妙的。但是,可能是由于我愚钝,有一个矛盾我一直没能解开,在这里请港中文的同学恕我直言。究竟有多少人知道故宫里面有这么一家星巴克?如果大家都知道了,那么不论挂不挂招牌,故宫作为中国传统皇家宫殿的形象是不是在大家心中就已经有了一些破损?这在心里留下的一个疙瘩怎么抹去?如果大家都不知道,那么故宫里的这家星巴克究竟对于游客的休息和餐饮有多大的帮助?在没有招牌的情况下,除了对个别正好逛到那里并且同时想喝水的游客有帮助外,对于绝大部分游客的帮助何在?我渴的时候、累的时候根本不知道在故宫的某个角落还有一家星巴克。我总觉得,一方面说他没有招牌,不破坏整体性;另一方面又说它对游客有了极大的帮助作用。这样多多少少还是有些矛盾所在。 从立论的角度来讲,反方的观点本身就比较容易受到大家的接受,所以反方只需要中规中矩的去立论,把大家所想讲的话都讲出来就好了。事实上,反方这一点做得还是相当不错的。反方也指出两点,其一星巴克在故宫并非不可或缺;其二星巴克对故宫依然造成了破坏和影响。这两点正好是与正方的两点针锋相对。反方认为,游客完全可以自备饮食来解决这些问题嘛,并不是没有星巴克就不能逛故宫的,大家可以自带面包、自带矿泉水。此外,反方一直认为星巴克虽然没有招牌,但是开设地点是故宫的军机处,这样依然对故宫的整体形象有了破坏。当然,后来正方与反方对于这一地点有了争议,正方认为那是一个不是很重要的小房间(具体名字忘了)。究竟正反双方说得谁对谁错,或者说两者都对(军机处里面也有不重要的小房间嘛),我就不去考证了。从立论的框架来讲,反方和正方一样,也抓住了这个辩题最为核心的两个方面,可以说立得是相当到位的。双方立论的准确性也为后来辩论赛能够越来越精彩奠定了基础。 从辩论的过程来看,正方不断在质疑反方。质疑的主要有两点。其一,如果说开了这些店就有损于故宫的整体文化的话,那么是不是说故宫就要保持原样,任何现代化的东西都不能有?在这一层面,故宫里是不是连饮水机也不能有、连电灯也不能用,甚至连厕所都只能摆旧时马桶,而不能安装抽水马桶呢?其实在这里,正方进行的是一个推极的归谬。我们知道,故宫当然不能还用木马桶、用煤油灯了,所以说故宫必然要与现代接轨。但是,我们要问的一个问题是,究竟接轨多少?接轨到什么地步?这个尺度问题是正方真正要抛给反方的。反方的解答很笼统,指出了仅仅在必需的物品上需要与现代接轨。但是何谓必需?这个反方也没能解释清楚。其实,这个度的问题往往是每场辩论最难解决的问题,往往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所以,正方狡猾地抛过来问题,反方老老实实的直接回答问题,这样的诚恳态度是我们鼓励的,但是作为一个辩手,这样的被动局面不是我所主张的。其实,把正方的问题反抛给正方,让正方来解决这个度的问题,正方也未必能解释清楚。如果说故宫里面可以有星巴克,哪能不能开设麦当劳?能不能开设永和豆浆?除了吃喝以外,大家走累了要歇一歇,故宫里需不需要开设小旅馆提供午休房间?如果说为了大家更好地了解故宫文化,那故宫里是不是还应该开一个电影院来播放宫廷的电影或电视剧?如果说都要开的话,那故宫还是故宫吗?如果说不都是要开的话,那星巴克的特殊性在哪里?为什么我们仅仅允许一个星巴克在故宫里出现?我想,究竟开什么样的店、开多少、与现代化接轨多少,这样一个度的问题,如果反方直接抛还给正方的话,虽然可能涉嫌逃避问题,但至少在场面上也让他正方难堪一下。 其二,正方进行了一个推进,正方质疑,是不是传统的东西里面就一定要原封不动地维持传统?正方举出了卢浮宫(正方也有队员说是凡尔赛宫)的例子,说同样是皇宫,但是人家里面什么都有,甚至是买糖果、租橡皮艇的,那为什么故宫里面就什么都不许有呢?这个问题,其实正方问得很犀利,究竟反方如何回答才是最佳的回答,我也不太清楚。不过,至少当场比赛时,反方的回答可以说是四两拨千斤,回应得还是很有力度的。反方指出,全世界没有人赞扬卢浮宫(或凡尔赛宫)的这种行为,全世界主张保护文化遗产的进程中,没有人拿这个宫作为成功的典范来推广啊。这说明,这个宫本身做得就不一定对,那正方那本身就未必对的东西来支持己方观点,恐怕不能成立。 现场双方的交锋,有很多我已经忘了。我也就大概记住上面这些比较经典的地方。至于结辩,个人认为,正方的价值升华指出了一个比较核心的东西。这个价值升华在正方以辩申论时也提出了一些。正方指出,我们因为一个星巴克,就担心故宫的文化传统被破坏了,那是对中国传统文化没有自信心的表现。如果我们有信心,我们可以大胆地让大家都进来,我们相信即使外来文化进来了,也不会冲击传统文化,挤走传统文化的。这个价值升华,方向很正确,升华得也很好。美中不足的是与前面对现场的总结和归纳有些脱节。感觉像是回顾全场、总结全场之后,没有一个十分圆滑的过渡,就进行了价值升华,总有一些突兀的感觉。 以上,零零星星有胡扯了不少,还望大家批评指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