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精英赛做完一番胡言乱语的指手画脚后,我再回过头来逐一谈一谈我对九场分组赛的看法。那么,依照的顺序就是我印象深刻程度了。 不知大家的感觉和我是否一样,我个人觉得在小组赛中最为精彩的是b组的第一场比赛,或许由于其中有个别辩手的表现尤为的突出吧。 b组的第一场比赛是5月8日上午的最后一场比赛,正方为台湾天主教辅仁大学,反方为厦门大学,辩题为“国民党应当/不应为马英九修改‘排黑条款’”。 从立论框架来讲,正方紧紧抓住一点,那就是马英九拥有更高的支持率,民众相信他能给台湾带来福祉,而一个真正的民主社会是不应该限制这样的人的。而且,作为一个领导人,或者说作为一个对社会负责的人,如果仅仅为了自己的所谓气节,死死守住一个自己做出的错误决定,也是不值得提倡的,为了自己的所谓名节而致大众利益于不顾也是不可取的。但是,遗憾的是,正方的立论框架在前面一直没有说明白,直到结辩才说清楚,个人认为这是非常遗憾的一点。在整个前半场,给人们的感觉,好像是就因为马英九握有多数的民众支持,所以就应该为他修改“排黑条款”让他参选。这样的感觉,会让别人觉得因民意废法度。其实我们提倡民主社会的同时也主张法治社会。在前半场,我听正方的观点,我就一直在想,如果一个杀人犯,他杀的是村里的恶棍,他才华出众带领全村致富奔小康,全村人甚至全乡人都在法院门口为他跪下求情,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给杀人犯无罪释放呢?其实,从我个人的角度,我认为因人情废法度是很没有道理的事情。法律既然订了就要执行,哪怕全国人民求情,也不能违反法律;就算这次连法官都明白法律不尽合理,那也只能下次再改,这次先执行了再说。 呵呵,扯得有点儿远,在这里主要是评论比赛,不是发表我个人意见。我还是回来,说说反方的观点。反方的观点,其实也比较清晰明了,也就是说作为一个领导人,就要言必信、行必果。不管你说的有没有道理,只要你放出话来,你就必须做到,这才叫所谓的“驷马难追”。所以说,这个人是否得民心、是否有能力不能成为法规为他网开一面的理由和借口。基于这样一个思路,反方提出了一个比较大胆但是却十分贴近民心的设想,如果马英九当党主席可以改党章;那么马英九当总统会不会改法律?如果为这个有才的马英九可以改这条党章,那么为了另一个有才的马英十是不是可以改另一条党章?那样还有规矩吗?如果反方的立论仅仅限于这样的一个层面,似乎和正方在框架上是持平的。但是,反方好就好在其立论框架中还有一条暗线,那就是反方从不承认“排黑条款”错了。如果说条款错了,那么究竟是知错能改更好,还是驷马难追更好,这个双方谁都不占明显的上风。然而正方理所当然地认为条款错了,但是反方虽然把主战场放在“君子一言驷马难追”上,却从不承认条款有错,认为这个条款是对于国民党领导人廉洁奉公的更高要求,是对于国民党形象更好的树立。这样一来,反方就在两点上对正方构成了攻击,而正方仅仅在一个方面做了回应,就显得有些单薄。 至于场上每一回合的交锋具体都说了什么,我印象也不是很深了。但厦门大学的王端同学还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相信很多其他队员也对他印象颇深。其中,除了他举出的那个牌坊的例子外,还有两段话让宽哥带头鼓掌,也值得我们深思。一句是:“如果社会上有一个君子、一个痞子,那么即使是痞子在位,君子在野,那君子对痞子也是一个威慑;如果君子觉得受欺负了,他连君子都不做了,跟痞子一起狗咬狗吧,那这个社会就完了”。另一句是:“一个政党、一个社会的法规和制度究竟应该对谁更为严苛?是对普通党员、普通百姓更为严苛还是对领导人更为严苛?”我没能一字不差的记下这两句话,大意是这样的意思吧,如果记错了,向王端同学道歉。但是,这两句话,确实引起我们深深的思考。我个人觉得,我们需要这样的辩论。当我们辩论时所主张的“对于社会的思考”越来越变成口号时,王端同学掷地有声的几段辩辞,确实引起了我们的思考。个人认为,抛开比赛本身不谈,这种发人深省的声音就值得我们为其喝彩。当然,这两段话确实也为反方的辩论添了不少分量。 啰里啰唆,又说了一堆。估计大家没耐心看了。还是那句老话,组织工作繁琐,比赛也没有看全,只能管中窥豹。如果有错误的地方,还望大家指出并海涵。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