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097|回复: 7

2007年明辩活动-B组第一场比赛评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5-14 16:54: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对精英赛做完一番胡言乱语的指手画脚后,我再回过头来逐一谈一谈我对九场分组赛的看法。那么,依照的顺序就是我印象深刻程度了。

不知大家的感觉和我是否一样,我个人觉得在小组赛中最为精彩的是b组的第一场比赛,或许由于其中有个别辩手的表现尤为的突出吧。

b组的第一场比赛是5月8日上午的最后一场比赛,正方为台湾天主教辅仁大学,反方为厦门大学,辩题为“国民党应当/不应为马英九修改‘排黑条款’”。

从立论框架来讲,正方紧紧抓住一点,那就是马英九拥有更高的支持率,民众相信他能给台湾带来福祉,而一个真正的民主社会是不应该限制这样的人的。而且,作为一个领导人,或者说作为一个对社会负责的人,如果仅仅为了自己的所谓气节,死死守住一个自己做出的错误决定,也是不值得提倡的,为了自己的所谓名节而致大众利益于不顾也是不可取的。但是,遗憾的是,正方的立论框架在前面一直没有说明白,直到结辩才说清楚,个人认为这是非常遗憾的一点。在整个前半场,给人们的感觉,好像是就因为马英九握有多数的民众支持,所以就应该为他修改“排黑条款”让他参选。这样的感觉,会让别人觉得因民意废法度。其实我们提倡民主社会的同时也主张法治社会。在前半场,我听正方的观点,我就一直在想,如果一个杀人犯,他杀的是村里的恶棍,他才华出众带领全村致富奔小康,全村人甚至全乡人都在法院门口为他跪下求情,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给杀人犯无罪释放呢?其实,从我个人的角度,我认为因人情废法度是很没有道理的事情。法律既然订了就要执行,哪怕全国人民求情,也不能违反法律;就算这次连法官都明白法律不尽合理,那也只能下次再改,这次先执行了再说。

呵呵,扯得有点儿远,在这里主要是评论比赛,不是发表我个人意见。我还是回来,说说反方的观点。反方的观点,其实也比较清晰明了,也就是说作为一个领导人,就要言必信、行必果。不管你说的有没有道理,只要你放出话来,你就必须做到,这才叫所谓的“驷马难追”。所以说,这个人是否得民心、是否有能力不能成为法规为他网开一面的理由和借口。基于这样一个思路,反方提出了一个比较大胆但是却十分贴近民心的设想,如果马英九当党主席可以改党章;那么马英九当总统会不会改法律?如果为这个有才的马英九可以改这条党章,那么为了另一个有才的马英十是不是可以改另一条党章?那样还有规矩吗?如果反方的立论仅仅限于这样的一个层面,似乎和正方在框架上是持平的。但是,反方好就好在其立论框架中还有一条暗线,那就是反方从不承认“排黑条款”错了。如果说条款错了,那么究竟是知错能改更好,还是驷马难追更好,这个双方谁都不占明显的上风。然而正方理所当然地认为条款错了,但是反方虽然把主战场放在“君子一言驷马难追”上,却从不承认条款有错,认为这个条款是对于国民党领导人廉洁奉公的更高要求,是对于国民党形象更好的树立。这样一来,反方就在两点上对正方构成了攻击,而正方仅仅在一个方面做了回应,就显得有些单薄。

至于场上每一回合的交锋具体都说了什么,我印象也不是很深了。但厦门大学的王端同学还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相信很多其他队员也对他印象颇深。其中,除了他举出的那个牌坊的例子外,还有两段话让宽哥带头鼓掌,也值得我们深思。一句是:“如果社会上有一个君子、一个痞子,那么即使是痞子在位,君子在野,那君子对痞子也是一个威慑;如果君子觉得受欺负了,他连君子都不做了,跟痞子一起狗咬狗吧,那这个社会就完了”。另一句是:“一个政党、一个社会的法规和制度究竟应该对谁更为严苛?是对普通党员、普通百姓更为严苛还是对领导人更为严苛?”我没能一字不差的记下这两句话,大意是这样的意思吧,如果记错了,向王端同学道歉。但是,这两句话,确实引起我们深深的思考。我个人觉得,我们需要这样的辩论。当我们辩论时所主张的“对于社会的思考”越来越变成口号时,王端同学掷地有声的几段辩辞,确实引起了我们的思考。个人认为,抛开比赛本身不谈,这种发人深省的声音就值得我们为其喝彩。当然,这两段话确实也为反方的辩论添了不少分量。

啰里啰唆,又说了一堆。估计大家没耐心看了。还是那句老话,组织工作繁琐,比赛也没有看全,只能管中窥豹。如果有错误的地方,还望大家指出并海涵。谢谢!

发表于 2007-5-14 18:08:52 | 显示全部楼层

B组第一场比赛评述

这场比赛我也看了,确实精彩,可以作为一个典范的比赛.呼吁能有录象下载啊!
发表于 2007-5-14 23:27:27 | 显示全部楼层

B组第一场比赛评述

[这个贴子最后由liqianruc在 2007/05/14 11:35pm 第 1 次编辑]

个人也很喜欢这场比赛,交锋非常激烈~
我想可能是因为双方没有在场上打太极,而是非常快的切入了本质问题的讨论吧~~
说一些个人的看法,大家不要见笑,如果有什么不当的地方,还请见谅:)
其实我觉得这场比赛非常明显的体现了两支队伍不同的风格,辅仁大学切入点很小,但纵横铺开的很好,而且一贯的生活化的语言和例子,让大家很能够听的进去。而厦大呢,则是多层次的打击,直击问题的本质,刚中带柔,同样让人感到赏心悦目。
上面说了一堆空话,下面谈点实在的吧。
至于双方的立论框架,张瑾已经说的很清楚,我就不重复了。说说我对双方论点的想法吧。
其实一开始我是不赞同辅仁大学的观点的,因为我认为他们错误的理解了民意和民主的关系。并不是说民意就等同于民主,尊重民意就是民主。因为民主是一种制度,而民意则是一个统计的结果,那么完全统计和不完全统计不一样,今天统计和明天统计也不一样,这二者怎么能够划上等号呢?而且民主也不简简单单的举手比多少的问题,就是举手比多少还有着简单多数、合格多数等等的区别。
到这里正如张瑾所说,可能是因为一开始辅仁的同学展开的不充分的缘故。但到了后来,当他们提到即便是死的制度也需要在一定程度上灵活运用的时候(不知道我理解的对不对),我觉得辅仁如果可以从规范具有滞后性这一点来说可能会更好一些。
而厦门大学,则是很好的抓住了任何一个规范(包含法律法规)都需要具有稳定性,从这个角度进行阐述,认为如果朝令夕改,那么规范的稳定性如何保证,如果稳定性不能保证,那么规范的权威性又如何体现。在这里我想补充张瑾一点的就是,其实厦大的同学不仅在论述中阐明了规范的稳定性问题,并且提出了规范的权威性和可预见性的问题。即今天国民党改排黑条款,谁能保证明天他上台后不为了自己的利益来改动法律规范。我个人觉得这一点非常好~~
其实说到底,双方纠缠的一个东西就是改这个条款是不是“为马英九”,正方认为只不是以马英九为契机,正好要改改这个不合理的条款,而反方则是坚持认为这是为了一人之私,一党之利来改~~
乱说了一通,如果有什么不妥当的地方,还请见谅:)
发表于 2007-5-15 00:20:29 | 显示全部楼层

B组第一场比赛评述

我只记得有这样一句话:现在的国民党除了马英九还是马英九。。。。

如果不修改排黑条款还能有谁去争夺2008?或者说这个党就完全属于瘫痪状态,对于一个政党而言这是绝对不允许出现的事情;搞不好就是出师未捷身先死那就刚好中了贼招。。一个流氓挖个坑设计让你掉进去,结果你不但掉进去还让自己的兄弟帮忙填土,真是有够了。而且党的内部制度与国家制度还是有区别的,即使国民党修改了排黑条款就代表马英九马英九当总统就改得动法律?未必吧。

虽然这个条款是对于国民党领导人廉洁奉公的更高要求,是对于国民党形象更好的树立;可是这个所谓的调调真的有用吗?时代不同了耶;对付君子你可装清高,可是别忘了对手可是一条疯狗。估计国民党建党之初是没有料想到会跳出个民进党还搞出这么绝妙的招来,党章会有那个条款是理所当然的,结果自己砸了自己吧,砸了有痛本能反应当然是把石头搬开没有人会笨到一直拖着砖块走结果变成残废,如果有人真的这样想那就是疯掉了吧。

如果我打正方就这样子说

发表于 2007-5-15 01:12:53 | 显示全部楼层

B组第一场比赛评述

很精彩.希望能有更多评述
发表于 2007-5-15 01:37:19 | 显示全部楼层

B组第一场比赛评述

对于任何法律规范,我们需要的不仅是其稳定,更需要从中得到一种合理预期。即我能从现有的制度中合理的推测将来的行为及可能带来的后果,这也就是所谓的可预见性。毫无疑问,国民党为马英九修改排黑条款,未必上台后会修改法律,但也未必不修改吧~
那么作为民众,他们所需要的是一种合理的预期,需要一种可预见性,那么从国民党为马英九修改排黑条款来看,他们得到的预期恐怕不利于国民党~
不过衍文的观点也非常有道理,毕竟任何制度都需要变通。
谢谢讨论:)
发表于 2007-5-15 10:45:54 | 显示全部楼层

B组第一场比赛评述

看来我们的功底还不够,让大家没听清楚我们的意思
下边是我凭记忆写出的我当场的总结陈词

   比赛进行到这里,我们不禁要问:“马英九事件”仅仅是一场政治迫害么?我方认为不单单是。他所逼问的是:台湾的价值到底在哪里?台湾人所期望的未来是什么样子?台湾民众对民主政治的期盼是什么?台湾的政治泥潭是否能孕育出现代优质的民主政治?那么面对上述问题,一个成熟的政党应该交出一份怎样的答卷呢?
   问题提出来我们先放在这里,回过头来结合对方立论,我们来讨论一下国民党的所作所为。
   对方同学今天告诉我们,未来怎么样谁都不确定,我方也同意。那时不是因为不确定,我们就应该多一点谨慎,少一些感情用事呢?
对方今天跟我们谈“罪刑法定原则”。但是罪刑法定原则的是为了保护面对强大的国家司法权的个人。而今天讨论的是大选,一个领导人只保留法律规定的最低要求,它能给社会一个交代么?
   对方同学今天一致提到一个假设:假如明天就是大选。曾经有一个台湾朋友告诉我说:这个思想是最害人的,因为它使得政党只看到大选前的民意支持率,而看不到它的走势。它代表的是一切以大选为中心的观念。
   而今天对方没有看到,国民党此举最大的成本在于失去了制度的稳定性。对方说排黑条款有错,应该改,这点我承认;对方说排黑条款不仅仅是为了马英九改,这我也承认。但我们说国民党此举的本质是什么?就是为了左右事态的发展而于事前临时设法。今天可以为马英九改,明天难保不为马英是改;今天修改党章,明天难保不篡改国法。当一个制度丧失了可预见性进而丧失了稳定性和权威性的时候,还有谁会按照制度办事?所以我方才一直强调:重建制度的成本远远大于牺牲制度带来的收益。
   我们无心以道德洁癖来要求一个政党,但民众对政党有着基本得到的要求。国民党今天为了对抗政治迫害选择了一条用痞子的手段来与痞子对抗的道路,我们不禁要问:它还能交出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么?

发表于 2007-5-15 10:55:54 | 显示全部楼层

B组第一场比赛评述

做两个小说明吧

关于“罪刑法定”“无罪推定”,在这里我的解释有点偏。当时在场上只是想把这个问题剥离出去,但语言没有处理好。其实我想表达的是,一个领袖,不应该把自己放到最低要求上

再聊聊制度的稳定性。这个问题在法律系同学面前是不会产生疑问的,但是对于没有接触过这方面知识的就很难理解了。这点我深有体会,因为在赛前我也作了很大的说服工作。

为什么我们要强调制度的稳定性?制度是要规范大家的,制度下的每一个人都要按制度做事。如何做到每个人都要遵守,不是靠惩罚,那样很容易沦为恶法。让人们自觉遵守制度,首先得让人们信任制度,这就是我们总说到的可预见性。人们依照制度的规定行事,可以预见自己行为的结果,而且这一切还都是合理的。那么人们才会信任制度,才会按制度办事,制度才具有公信力。
当这一可预见性丧失的时候,人们不知道自己的行为会得到怎样的结果,自然就不会信仰制度,制度没了公信力也就无所谓制度了,他所规范的秩序也就不存在了。
这就是反方主张的,国民党此举可怕的地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华语辩论网 ( 粤ICP备20050268号-1 )

GMT+8, 2025-9-1 10:46 , Processed in 0.062396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