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贴子最后由杨小欢在 2004/11/04 12:32pm 第 1 次编辑]
浅谈论证洪三益 --------------------------------------------------------------------------------
先从统计回归谈起:辩士比赛中常会用到统计资料,在使用及检证上的能力都有些不足。也常会觉得统计资料无用或者对于统计的结果觉得不可思议。本文无意帮大家上一堂统计课,但想粗 略介绍关于统计资料的检视。 记得有位英国首相曾说过:‘世上有三种谎言,第一是谎言,第二是她妈的谎言,第三是种是统计资料。’为何大家对统计资料都抱着这么大的怀疑呢?原因是这种方法有其局限存在,但并不表示它完全无效。 先说一下简单的统计原理好了,在基础的国中数学就有教过应变数与自变数的关系,在y=ax+b的数学式上,y是应变数受x自变数所影响,而在一般所遇到的公式下,可将上式转为x=y/a+b/a其效果不变。这也就是若p则q(充分条件)与非p则非q(必要条件)皆存在的前提下所导出的公式。 而统计方法有时是假设某个自变数对应变数有解释能力存在下进行统计检定与回归,也就是欲证明其充分条件。但要满足充分条件不是指要满足统计上具有解释效力即可,因为统计上所做出的效力只足以证明两变数间具有相关,及利用时间序列找出时间上前后关系。而为何统计资料可完成统计推论是在加上人为解释变数间的关系而成立的。 先举几个例子加以说明会比较清楚。在美国有一位学者想做有关美国股市走向(这是应变数)的分析,但他不知采取何种解释变数加以证明,所以他把所有可找到的变数逐一去作回归分析这种方式,也就是所谓的逐步多元回归。结果他发现了一个最具解释能力的的自变数就是迷你裙的长度。他发现迷你裙穿的越短,美国股市的指数标的越高。所以他做下结论说影响美国股市是迷你裙的长度,相信大家一定觉得他在胡扯,所幸他也没有这样做。这个实例只是告诉大家的是统计的结论不是一定都具其效力的。 先谈第一个要件‘时间上前后’的重要性 ,借用一个游梓翔在《批判.思考.辩》所引的例子:某研究员想研究关于少年犯犯罪的成因,所以他到少年监 狱中调查五十位少年犯,他发现在五十位都具有一个共同特征,就是它们看过一部片子叫做超人,所以他做下了一个结论,看超人会导致少年犯罪。当然这样的结论是有问题的。因为他们很有可能是因为被抓到少年监 狱后才看过的。又如死刑一题中,法务部的资料也会出现如下的结语:到底是因为执行死刑数目增加而导致死刑犯罪率增加,还是死刑犯罪率增加导致死刑执行数目增加就不可知了。但还好有些在时间序列的使用下可减少这样的问题。但控制了时间前后因素也不代表有效。 第二、对于自变数与应变数间合理的逻辑解释。再看一个例子,假设在很早很早以前有人想了解地震发生的原因,所以他去调查发现每次在地震前,蚂蚁都挥纷纷跑出巢来,以及在台湾每个地方有个泥沼都会不停的涌出泥浆而升高。所以他决定好好供奉这些蚂蚁并给它们弄个安稳的巢避免他们再跑出来,以及抽干泥沼避免再涌出泥沼,他想这样做总不会再发生地震了吧。但他错了,这也是我们都知道的。但他犯了什么错误呢?很明显的他所犯的是具有前后得很高相关程度的关系并不能证明出有因果关系。这也就是统计上所能证明的局限。统计在纯数学的证明上所能达到的只是相关程度的证明。若无合理的因果解释所做下的结论都是危险而可笑的。 所以我们也可以知道的是当专家所提出的言论在无合理的说明之下必是有问题的,所以专家所做下的断言当然也应该只具备一般人断言的效力,毫无论证的成效,更别谈专家人数上的比较,十个断言的累积不会形成一个有效推论,十个断言所相信的同一件事也不代表其为真,这就是曾子母亲相信在市集上三人以上说曾参杀人的故事一样。既然国中的国文课本已经教过大家,各位聪明高中生及大学生也不必我再赘述也能明白。所以关于专家的效力检验也就自然要从其合理性 逻辑的检验下做标准。所以更无所谓专家证言必大于辩士个人意见的粗糙检验方法。但有一个例外,专家在其研究或熟悉的领域上做出关于其专业领域内的观察事实的陈述是有效的,而纯然的价值判断却是无效的。如股市营业员说:‘造成今日的股市大跌的因素是外国法人大量的卖超’这样的陈述是有效的,但他说废除涨跌幅限制是有利于健全股市的,这样的陈述是无效的,因为其无合理的论证,新制度的施行成效未知,不属其能由其专业观察而知,并且下了价值判断而未知其理由,所以无效。 再回到统计本身,所以很多时候我们经由统计所找到的是相关性 的论证。但相关性的论证不是不能使用,他所能证明的是某件事在发生前所会带来相关现象,所以当我们知道某个现象发生时,也就可以采取某项措施作为因应。术语化的来说,我们要采取某项可行政策有效解决某项问题时,是不需证明根属性 的。(根属性好像是刘怡负责的,加油)所以某项研究发现某a件事的产生将会带来某项问题时,所采行的手段只有解决a事件不再发生是无效的,只有直接针对要解决的问题下手才重要。 第三个要注意的是事实间序列下对于时间起始的选取。以克鲁曼在其‘沿街叫卖的繁荣’一书关于对供给面学派批评中所提到的例子,当初雷根政府对其经济政策有效的争执,可将不利于己的部分归于为实施政策前的效果,有力的部分归为自己的政策实施成效,详细的部份受制于版权问题请参阅其著作,其中也有许多关于统计滥用的实例,足以为参考。此处只是提醒选手对于时间序列分析下应注意前后其的资料,且多半是未在同一份报告中所欠缺 的。所以应多找些前后期详细资料。 最后一个也是最重要的一个,谨慎的下结论。举一个在经济学书中所提到的例子来说明,某一经济学家被派研究如何刺激民生基本消费,结果他发现人们对于卫生纸的使用,不受价格及其他因素影响,都非常的稳定维持在每个月两袋卫生纸的购 买量。所以他建议政府官员发给人们两袋卫生纸,因为人们的购买量都恒常为两袋,所以人们的消费会增加到四袋的消费。结果自然是失败的。但如果结论是人们的消费都恒定为两袋时,所做成的结论也自不相同,也就无须经由政府发给消费者两袋的卫生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