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级联赛初赛H组第一场比赛
辩题:【当今时代,新闻媒体更应该中立还是更应该有态度】
正方:【我很丑可是我很温柔】 上场队员:一辩:沈粒瑜;二辩:石雨双; 三辩:蒋济美
反方:【红鲤鱼与绿鲤鱼与驴队】 上场队员:一辩:赵玉晶;二辩:宋 航; 三辩:刘欣佳
评委:刘雨 杨温清 苏长龙
正方【我很丑可是我很温柔】辩词 主席、评委、对方辩友,大家好! 在当下社会中,新闻媒体为了吸引眼球,常在标题中加入鲜明的情感倾向,从而造成了大片标题党。“允许适度腐败”,“北大校长称美国教育一塌糊涂”之类的标题显然严重断章取义、偏离事实。因而我方认为,在当代中国,新闻媒体更应该中立。 首先我们来明确一下定义。新闻媒体,是一种以纸质或电子形式,将社会事件报道给群众的信息传播途径。而邀请知名人士作后续评论等需陈述鲜明态度的部分并不属于新闻之内。那么基于此,中立,指的是站在第三方的角度,将事实理性客观地进行报道。而有态度则是在报道中加入鲜明的情感倾向。何者在营造良好社会风气中发挥了更重要的作用,便更值得大家提倡。接下来我们将从以下两方面论证我方观点。 第一,中立的报道可以保证事件信息的客观性,从而能帮助受众进行更正确有效的判断和深入思考。当一篇报道采取中立时,便没有了主观情感的排他性。媒体不抵触任何一方,也不偏袒任何一方。处于这样一个第三方的角度,媒体便更可能实事求是地,将原本信息客观全面地展现出来。而有态度的报道则会由于鲜明的情感倾向,无法保证理性客观报道,从而影响群众判断。例如,某新闻媒体本着对于日本的敌视和不满,在报道中强调日本公司赔偿美国消费者却不赔偿中国的。但媒体却忽略了其实该公司只赔偿了美国消费者,欧洲韩国等地消费者都没有得到赔偿的事实。这样有明显侧重和倾斜的报道,很明显,是会影响受众的合理思考与推断的。 第二,有态度的报道会对社会舆论产生引导,但却无法保证这样的导向是好是坏,因而很可能对事件相关人及社会产生不良影响。比如在2001年的蒋艳萍案件中,对其持以反对抨击态度的媒体,为了强调其罪恶,在法庭尚未判决时便在报道中将她认定为“犯罪人员”,公开“贪污数额千万余元”等尚未确认的犯罪事实。这无疑是对人的极度不尊重,同时也为她带来了不必要的社会名誉的损害。又比如说2003年的非典,在非典尚未完全查清楚前,《广州日报》急于稳定人心,发表了遇上非典不要恐慌,多数患者10天康复的报道。报道本出于好意,但却让人们掉以轻心,从而使得后期非典全面爆发时民众心理十分脆弱,对媒体的信任度也大幅降低。由此可见,有态度的报道不管出于何种角度,对社会的影响都是难以预计难以估量的。因而唯有中立的报道以一个客观基于事实的角度出发,不夸张不隐晦,不讨好也不劝慰群众,这样才能更好的实现其新闻报道的作用和价值。
综合以上两点,我方坚持认为,当代中国新闻媒体更应该中立。
甲级联赛初赛H组第二场比赛
辩题:【当今时代,新闻媒体更应该中立还是更应该有态度】
正方:【金陵曲艺社】 上场队员:一辩:张宇;二辩:岑鹭雅; 三辩:潘琳
反方:【马蜂窝辩论队】 上场队员:一辩:曹顺;二辩:邹睿; 三辩:危心瑶
评委:刘雨 杨温清 苏长龙
正方【金陵曲艺社】辩词
谢谢主席。开宗明义,新闻媒体保持中立指的是不偏不倚,本身不代表某一立场对所报道的事件发表价值评价性的观点。而有态度指的是在报道中明确地表明自身立场,发表引导性的意见。我方判断更应该的标准是何者能够更好的发挥新闻媒体的职能。我方将从以下两点进行论证。
首先,新闻媒体保持中立有利于媒体更好地传播咨询、引导民众。新闻媒体的主要职能包括集散信息、传播新闻两点。当前社会发展速度加快,民众对信息的需求量与日俱增,媒体承担着重要的传播义务。媒体保持中立是新闻工作者职业要求的体现。作为新闻人,新闻工作需要秉承新闻客观真实的原则,在采访报道时需要保持客观中立的态度,尽可能减少主观评判对新闻真实性的影响。当新闻加入了媒体的主观评判时,很容易影响受众对该事件初步了解和判断,有悖于新闻工作的要求。家喻户晓的新闻记者柴静就曾因为在采访中对一个小学生连环自杀案中的幸存者表示同情而遭到新闻界的批评。这样的报道容易在无形中改变受众的视线,影响新闻对事实真相的传达,不利于受众客观的获取消息。
其次,媒体保持中立有利于更好的帮助民众自主思考。新闻媒体相较于民众自发形成的自媒体,其社会属性更高。因为它的职责,决定它的属性应该作为事件的传播者。面对一些价值多元或存在争议的问题,如果新闻媒体在报道中加入态度,那么民众会把媒体的表达作为参考,由于新闻媒体的受众广,它所持有的态度更容易成为主流观点,但受众很难区分这种态度是否正确,所以这种情况不利于受众独立思考。以前几年三鹿奶粉花费出高价使百度新闻撤下关于它的负面报道一事为例,我们可以看出由于市场化的加强,媒体也有可能受市场的影响,难以保证它的态度能够维持原有的公正。另一方面,如果媒体根据自己态度定下一个立场,为了支撑自己立场,它的报道会具有倾向性,从而影响媒体对事件更客观的展现。当存在对事件看法有争议的时候,我们更需要对事件进行全面的客观的分析,让民众自己进行思考。而让民众自己思考的过程才是思想进步思想解放的过程。
二辩质询:
1、新闻报道的客观真实性是媒体最重要的基本要求之一对不对?(对,好的没有问题。不对, 实际上媒体本身就要传递信息,传递虚假信息的媒体也失去了它本来存在的意义。)
2、请问对方辩友,有态度影不影响新闻真实报道?(不影响/影响 好的,谢谢您)
3、再请教您,在柴静的一些报道中,对视频进行剪辑只留下了对自己观点有利的言论,这样影不影响新闻真实性?(影响,那您方刚才又说有态度不影响新闻真实性是不是矛盾了呢? 不影响,对言论进行删减,从而造成了受众对事件理解的偏差这难道还不是影响新闻真实性吗?)
对本来完整的采访等进行阉割本身就是在破坏新闻客观真实性。影响民众对真相的了解,刚才您方又说不影响这二者相互矛盾了。我们应该倡导的是让媒体从本职出发,而不是像您方这样的有态度,那是舍本逐末而不利媒体职能发挥。
4、请您判断一下,隔壁老王去抢劫并杀了人这件事对不对?(不对,好的,谢谢您)
5、如果我告诉您今天老王是因为家里老婆重病才抢劫的您会不会同情他?(会,好的没问题。不会,但实际上我们人心都是肉做的,大部分人还是会产生同情)
6、会不会觉得应该减刑?(会,本身民众对这种事件就会产生同情,当媒体也表现同情的倾向性态度的时候,会更加煽动民众,而让民众对事件的关注点发生了偏移。 不会,但是现实中很多媒体通过对杀人案件中杀人犯的悲惨往事表示同情,导致民众偏向杀人犯而对事件关注点发生了偏移。)
现实中有很多这样情理法理交叠而无法准确判断的例子。面对这种评判复杂的事情,新闻媒体掺杂入主观态度就很容易让民众迷失,产生混乱。让本身就存在争议的事情更加激化。
7、请问对方辩友,如果今天媒体总是给民众以引导,而民众习惯了参考媒体态度,这种时候对独立思考有没有影响?(有影响/没有影响 好的谢谢您)
8、请问对方二辩,你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在写作业,你有参考答案的情况之下,你会不会看参考答案?(会,实际上今天的民众也是这样的,如果媒体给了一个态度,民众就很容易去参考它,从而思考没那么充分。不会,可是大部分人没有这样的自控力。在媒体给了一个态度的情况之下,大部分民众就很容易去参考它,从而导致思考没那么充分)
9、您没有上过一个老师的课,但是学长学姐说他的课很容易挂,您会不会因此不选这个老师的课呢?(会,今天媒体就像是我们所信任的学长学姐,媒体说的话我们会作为参考从而影响我们对事件的态度;不会,实际上大部分人还是会因此有先入为主的态度的,如果媒体有态度,我们以之为参考就会影响我们的态度)
媒体之于民众应当是提供各种讯息的平台,让民众自己判断,自己思考。媒体是民众思想解放进步的辅助,而不是所谓民众的教化者。
二辩小结:
谢谢主席,通过刚才的质询我们可以了解到,首先新闻媒体的客观真实性是一个媒体的基本要求。而有态度的媒体,因为选定了一个立场,它就必须搜集各种理论也好数据也罢支撑自己立场的正确性。这种情况之下,对于资料的剪辑,对于视频的剪辑就会造成倾向性。这种倾向性使得民众无法接收到完整的事实而对事件认知产生偏颇。并不是民众太傻媒体说什么就信什么,而是媒体本身擅长传递信息以及新闻媒体本身的权威性,导致了民众容易被媒体煽动引导。
实际上普通的是非善恶民众是可以自主判断的,不需要媒体的态度引导。抢劫杀人这类事情谁都知道是错的,不需要媒体再表明态度。当媒体把杀人犯的背后隐情或者悲惨往事报道出来的时候,民众也自然会判断,究竟是同情还是理性,而不需要媒体的渲染。如果媒体加以同情的态度,对事件进行渲染反而影响了民众做理智的判断。不利于民众自己独立的思考和思想的进步。
媒体本身对于民众最初的作用就在于让民众了解周遭发生了什么,而民众也会很自然而然的以媒体为一定的参考。中立的媒体所提供的是一个咨询的平台,让民众自己了解,自己思考分析,而有态度的媒体更像大学里给予参考意见的学长学姐。 同学还不认识一位老师,就因为学长学姐的意见而产生了先入为主的观念,还如何客观的了解老师?民众还没自己思考充分,媒体就给予了态度,民众在自主思考前就已经有了一个潜意识,还如何理智客观的认识一个事件?
因此我方认为新闻媒体更应该保持中立。
反方【马蜂窝辩论队】辩词
谢谢主席,大家好。在谈论今天的辩题之前,我们不妨先来看看当今时代的背景特征,其分为三个方面,一是新闻媒体爆棚式发展,自媒体不断冲击传统媒体的新闻媒体自身发展特征,二是新闻媒体产生标题党以及制造噱头等的问题现状,三是人们生活节奏加快的人类社会发展趋势。而我方的观点是,在这样的当今时代,新闻媒体更应该有态度,所谓有态度是指有社会评论的新闻媒体报道,即为通过摆出客观事实,说明评判标准,展示观点轨迹三个步骤给出态度。接下来,我方将从需求性,需求的合理性以及附加效益三个方面论述我方观点。
需求性。首先新闻媒体的生存与发展需要新闻媒体更有态度,在新闻媒体爆棚式发展网络兴起的当今时代,新闻媒体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新闻媒体越来越无法中立,此时新闻媒体只有改变方式而不是拼命弥补原有漏洞才能生存与发展下去,以《明报》为例,1962年难民潮,金庸靠社论拯救《明报》主动的转为有态度的新闻媒体,明报的销量一举突破3万份,1963年更是突破5万份,摆脱财政困境,继续生存与发展。这样的事例同样也可以反映出在生活节奏加快的今天,从民众的需求心理上看,他们需要了解新闻,更需要了解人们对新闻的态度,因此就要求新闻媒体不仅要努力发掘新闻,还要提供独家见解即为有态度。
需求的合理性。无论新闻媒体如何发展,新闻媒体的客观真实的职能以及维护社会稳定的社会责任永远不会改变,因此新闻媒体给出的态度也应当是客观的符合共同的普世价值的,绝不会是偏激片面失真的言论。此外《2014年移动互联市场门户新闻客户端用户行为调查》显示,致力于做有态度的新闻媒体的网易用户整体学历水平也高于行业总体水平,由此可知随着当代人们的知识水平的不断上升,人们有着合理的欲望与能力想要知晓新闻背后的意义及人们尤其是新闻人对此的态度。
新闻媒体更有态度后可以带来解决标题党制造噱头等现存问题的附加效益。首先我们先来分析新闻媒体现存的混乱现状是由什么导致的,其实不过是因为新闻媒体不断标榜所谓中立,却又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在中立与有态度中钻漏洞,从而通过制造噱头等不恰当的方式谋取利益。那么今天我们探讨这个辩题的现实意义,就是新闻媒体应该如何选择才能够更好地解决当今时代新闻媒体的混乱现状这个问题。而新闻媒体选择更有态度之后,就意味着新闻媒体放弃了所谓客观中立的自我标榜,老老实实地把调查和判断过程、立场和预设向受众公开,让他们来评判、选择和监督,这同时也意味着新闻媒体以方法和程序的客观来代替结果的客观,放弃传统的武断,重新建立一种透明的客观性或受监督的客观性。由此可见,新闻媒体更有态度之后,能够使得新闻媒体更好的受群众监督,更好的秉持客观真实的原则,从而摆脱现今标题党制造噱头的混乱现状。
因此,我方坚定认为当今时代,新闻媒体更应该有态度。
超级联赛初赛H组第一场比赛
辩题:【当今时代,新闻媒体更应该中立还是更应该有态度】
正方:【独角兽猎艳少年派】 上场队员:一辩:王润坤;二辩:颜竹馨 三辩:高 翔
反方:【鲜橙反过来】 上场队员:一辩:査从天;二辩:史林研; 三辩:张成峰
评委:许峻铭 周恩捷 沈宇亮
反方【鲜橙反过来】辩词
大家晚上好,新闻媒体是人类认知世界的工具,其作用是呈现客观世界。然而挖掘事实进行简单的事件还原的中立媒体在当今如此庞大信息量的时代已经不适用了,相反,有态度的新闻媒体作为从某一角度着眼于事件报道的媒体存在,才是我们当今时代所应该追求的。必须讲明白的是,新闻媒体的态度和立场是以评论而不是新闻本身来体现的。评论的态度和立场必须建立在新闻的真实性基础上。
先来看看中立的媒体,首先中立的前提是,你有足够的信息量,才能有中立的分析和判准,也就是说光知道突然事件是没用的,还要知道各方原因,影响因素,深层原因等等。这个对事实支撑大,难度高,等您方搜集到那么多资料,新闻时效性早就过了。并且,当今社会我们需要的是一种有深度有探索的分析,需要有一些专业人士的特殊角度来改变或激发我们对公共事件的思考,而不是需要单纯的罗列各种事件,在哪里发生了什么事,责任认定等等这些东西,民众们想知道更多的深层的东西,
从产品运营角度看,媒体价值立场越鲜明,报道越有倾向性,是越容易锁住铁杆粉丝。标榜无立场,因为特色不鲜明,而且事实上也做不到真正的无立场,反而难以有铁杆粉丝。比如《锵锵三人行》有近20万粉丝,累计回复10万。常年征求讨论主题及段子。近期节目讨论中国社会养老问题,引发网友热议,孝顺的传统和日益增重的养老负担,我们该何去何从。不难看出,有态度的新闻媒体容易引发大量粉丝热议讨论,同样的这样的平台可以集思广益,寻找地方政府等机关部门解决民众困难,从而构建一座良性的解决问题的桥梁。
例如最近那个电梯的事件。中立的媒体会这样报道“什么时候在哪里发生了一个这样的事件,原因是踏板松了,电梯没有停下来”,是不是足够中立呢?但是今天A媒体说发生这件事情小编在想这个电梯应该立刻自动停,是不是电梯有问题。B媒体说发生这个事情小编在想商场没有定期检修吗,是不是商场有问题。C媒体说之前是不是有人遇到过这样的事情呢,以后我们要对电梯扫盲啊。所以每个媒体单个看都不中立,都有自己侧重的点,因此这么多媒体,这么多侧重点,我们作为观众可以接受到不同的很多的有质量的信息。
事实上,对同一事件,不同媒体从自己立场和倾向去描述,完全没有问题。真实的世界本来就有多元声音。人类是通过多个渠道来认识世界。我们每天都会接触到不同的人,不同的媒体,接收不同的倾向性的信息。综合各个渠道的信息,结合自己的经历,每个人会形成对世界的判断。从市场经济供需理论来看,媒体是否应该带有倾向性地报道应该交由市场决定。看看香港的报纸就知道了,同一件事,每家报纸在报道措辞上都带有不同的鲜明色彩。在一个价值多元的社会,声音必然是多元的,每一个阶层都需要自己的代言媒体去发声。随着时代的发展,新闻媒体的能力越来越大,时下热门的一句话是讲有多大能力就要承担多大责任,因此我们需要一个有态度的媒体,有他自己的思考和角度,来报道阐述事件发生的不同情况,引发受众热议讨论,从而解决问题。而不是需要一个所谓中立的媒体,告诉我简单的事实。时事新闻,网评人这些人存在的意义不是告诉我几点几分哪里发生什么事情,而是发生这个事情我们应该问责谁或者宽容谁,引导民众合理理性思考,多角度的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