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贴子最后由木绵在 2004/07/14 04:25pm 第 3 次编辑]
辩题:经济全球化使竞争多于合作/合作多于竞争正方:世新大学 反方:西安交通大学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就比如昨天,世新初赛与西交狭路相逢,正仿佛时空倒转,大家又回到了一年之前。巧合的是,西交的第一场和去年一样似乎没有进入状态,而世新的新人老人们果然是作战经验雄厚,所以比赛多少似乎有那么点儿偏...知道这句话会得罪很多西交的饭们,没关系,我只是从个人角度谈谈看法。 一.立论 正方: 1.合作的基础是竞争(合作对象的选择) 2.合作的目的是为了更大的竞争 3.经济全球化的规则由发达国家制定,强迫发展中国家接受,这种遵守规则表面是合作,实质是竞争。 大家不难看出,一二点比较常规,而第三点则比较剑走偏锋,与福州大学一切竞争都必然以遵守规则的合作为前提正好相对。在实际作战中,1和2果然只是在对具体某些事例的防御转化中才有用到,而3是世新攻击的主战场。同时,加上黄执中的煽情能力,世新在这个战场俨然成了发展中国家与美国斗争的民主斗士,这样的效果是显而易见的。真的非常佩服世新对电视辩论赛的把握能力。 反方: 1合作、竞争都只是追求利益的手段 2合作比竞争更能实现利益最大化的目标 从论证上,反方似乎主要是从分工细化和国际间联系紧密依赖增强的趋势来说的。继承西交的优良传统,他们的类比非常朴实精妙,果园的类比能够让人比较好的明白他们的道理。 二.陈述 从个人感觉来说,西交的一辩可能想说的东西比较多,所以显得有些散乱,陈词的结构性似乎也不是非常想。或者就是其陈词方法有一些问题,气势尚且不够。在这方面,世新的一辩要好一些。 三.质询 双方的质询风格迥异。世新完全将盘问环节锁定在己方战场之上,二辩似乎在阐述战场1,三辩主攻战场3。他们的层层设问设计的相当漂亮,比较好的强调了己方观点。而西交则采取逻辑攻击,采取用对方的逻辑反推己方观点的方式。分别用竞争能带来更大的合作、竞争的目的也可以是合作、竞争的基础也可以是合作、攻击对方论点1、2,取得了相对较好的作战成果。但问题在这个地方已经有所暴露,似乎他们对己方论点的展开总显得有些不足。逻辑归谬和逻辑攻击当然是不错的,但关键在于能否在比较短的时间里用一定的当量、准确精短的语言对对方论证的核心进行打击,并加以强调,否则这种攻击的力度是堪忧的。在赛场上,尽管西交的辩手们能用他们不错的逻辑能力不断归谬对方逻辑,但世新的辩手从容不迫气势不倒,所以这种攻击的效果至少从场上来看是不明显的,甚至给人西交的辩手在表演临场归谬能力的感觉。那么在这里就很明显了,一攻一守,攻守间气势对平,给人以攻方攻不下的感觉,同时还错失了近一步展开、强调己方观点的良机。 四.自由辩论 自由辩将西交在质询中的问题几乎暴露到了极致。他们开始对战场3发动攻击。记得去年海峡赛决赛,世新的立论是当人的根本利益和生存价值受到自然威胁时,人只能保护自己,而西交就主打这个点。当时他们以“要不要环保和环保中以什么为本是两个命题”为基准发动攻击,但由于黄执中的存在,西交的逻辑正面攻击非但没达到预期效果,还给了世新更多的在场上补充巩固强化己方体系的机会,正所谓攻方越攻击守方越有机会说自己的东西越能深入人心。这场比赛也非常明显,西交对对方有备而来又比较能打动观众的战场3发动攻击,甚至将这种攻击扩展到了整个比赛的大部分时间,成为一种战略性失败。战略输了,战术(逻辑归谬)再成功也没用。很难想象,西交是否没有自己的控球,3、4辩给人的感觉似乎是在控球,但总有拉不回战场就先扑上去的感觉。西交以“对方说的合作是不完善的合作是暂时的,要以发展观看问题”去攻击,打击似乎还缺乏一点精确。另外,对于合作为什么能更好的带来利益最大化,解释强度真的是太低,这个点不多说些,怎么让人信服他们的东西呢?最终,当黄执中站起来说美国式的秩序时,整个自由辩似乎都已经一锤定音。对于论点3,笔者也有些个人看法,强者制定合作规则恐怕只是一种暂时现象,因为以美国为首的国际经济秩序旧秩序尚未瓦解,所以这似乎是历史遗留问题导致而并非全球化导致的,全球化正是一个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过程。所以完全可以转化为对方说的现状是历史遗留问题导致的,经济全球化正是要打破这种问题让合作多于竞争。当然只是个人的一些看法,一时想的,没什么考证,让各位见笑了。另外有一个变化是黄执中的控球似乎更加明显了,这样一来他独当一面的辩帅身份就更加突出。 五.结辩 西交的结辩是有些失败的,他们用大量的时间去归谬和说一个漫长的事例,而对体系的归纳和总结明显太过缺乏。所以到最后我还没明白他们的论证核心是什么,为什么合作更能达到利益最大化。世新的结辩自然不必说,强的没商量。 综观整场比赛,个人认为西交最大的问题似乎是太过相信自己的攻击能力,重辩轻论固然能反映辩手优秀的个人能力,但比赛终归是靠一个团队,是要向观众说道理的。只有说服观众,才能取得比赛的胜利。西交的问题在今天的各大高校辩论界均广泛存在着。其实真正的强队,从当年的西交到今天的电子科技,无不是真正能将比赛维持在己方战场然能对对方体系能进行精确打击的队伍。即使马大在结辩中可以对对方体系进行全面打击,也是首先以自由辩不断在自己各战场间运动作战为前提的。小生在这里得罪各位了,不过还是希望大家多多思考。 (转贴自福建热线第三届海峡两岸大学生辩论会论坛,作者biohazar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