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贴子最后由木绵在 2004/07/14 04:25pm 第 3 次编辑]
辩题:经济全球化使竞争多于合作/合作多于竞争正方:辅仁大学 反方:华中师范大学 相对于第一场,这场无疑更加精彩一些,这也是双方都得到了比较高的分数的原因。笔者也看的眼花缭乱。 一.立论 正方: 感觉上好象是在说两个问题。 一是经济全球化形成了全球市场,在全球市场中要想生存发展关键是遵循市场法则——竞争. 二从合作竞争逻辑关系出发,合作的过程中有竞争,合作的目的还是竞争。 反方: 比较四平八稳,有点大而全的感觉。我记不大清楚了,从全场讨论的角度,似乎讲的是: 一.经济全球化导致各国家地区间相互依赖增强,共同利益形成。 二.经济全球化的过程本身就是风工协作不断加强的过程,风工国际化。 三.经济全球化时代面对的诸多问题需要合作解决。 四.逻辑关系上,合作是竞争基础。合作竞争都是获取利益的手段,并不存在谁以谁为目的。 是一套比较正的立论,整体感很强。 二.陈词 双方的陈词都不错,正方偏重事实这也是台湾高校的一贯风格,反方则体系感较强,颇为大气。 三.质询 不知道这种赛制的质询是不是设置了可以打断对方发言.似乎是这样的,因此这里的质询就一下子变的凌乱起来。华中师大的女辩手相当犀利,按照我们学校常说的,简直可以说是“一如既往的凶悍”,而辅仁的男辩手似乎应该更加怜香惜玉一些,另外四辩固然幽默,但似乎在赛场上有点点过头了。比较好的是反方3辩,用一个圈套引出一个竞争背后七个合作,这成为他们后来比赛中强调较多的问题。 四.自由辩 正方仍然是以大量事实为先导发动攻击。到了比赛后期,显得有些后劲不足。正方在这里出现的比较大的问题是有些对抗公众意志,也就是有些话说出来让观众感到尽管逻辑正确,情感却难以接受。比如比掉谁,比如卖掉赚钱,比如可持续发展还是为了要竞争,等等。 反方的风格,我不知道是不是武汉地区高校都有的,让我感觉和武汉大学有异曲同工之处。简单说就是大量以事实做引子提问,然后利用对方的回答反复论证己方观点。他们显然准备的相当充分,于是比赛中提出的问题简直如同排炮攻击,打的眼花缭乱。女辩手表现的相当犀利,而四辩那位男生也比较有大将之风(2辩也一样有大将之风),并且还比较幽默。反方的打法使整个比赛的节奏异常加快,有时候让人有喘不过气来的感觉。 反方的一些不足是他们在后期主打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全球性问题,比如环保啊犯罪啊,似乎稍微有些欠妥。因为对方完全可以说这些是经济全球化时代的问题但未必是经济全球化导致的,也就是说对方只论证了经济全球化时代要合作多于竞争没有论证经济全球化使合作多于竞争.别小看这个问题,这时候如果再能找到经济全球化时代的某种东西使合作多于竞争而这种东西又与全球化没有必然联系的话,那反方的这个战场就变的危险了。 另外尽管双方都想把竞争合作的重要性与多少分开,但这其间逻辑关系的阐述还是不到位的。 当然只是一家之言,让各位见笑了. 五.结辩 双方都有辩论演讲化的表现。 (转贴自福建热线第三届海峡两岸大学生辩论会论坛,作者biohazar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