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951|回复: 7

新闻通稿:2003国际大专辩论会抽签暨比赛规则发布会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3-8-30 16:05: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个贴子最后由态度变了在 2003/09/10 04:45pm 第 4 次编辑]

新闻通稿
        “金六福杯”2003国际大专辩论会抽签暨比赛规则发布会

  由中国中央电视台和新加坡新传媒集团共同主办的“金六福杯”2003国际大专辩论会于8月30日举行了抽签仪式。来自马来亚大学、中山大学、弗莱堡大学(德国)、世新大学(台湾地区)、香港浸会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澳门大学、墨尔本大学(澳大利亚)、艾因夏姆斯大学(埃及)、哥伦比亚大学(美国)、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俄罗斯)和斯德哥尔摩大学(瑞典)的12支参赛队的代表参加了抽签仪式。
  今年的大专辩论会将分a、b两组分别进行比赛。a组的辩手全部是华裔学生,而b组则由非华裔学生唱主角。
  今年比赛的辩题强调国际共通性,贴近现实生活,也聚焦在青年人的兴趣点上,显得特色鲜明。既有关于消费的(存钱还是花钱划算,广告是否有利于大众消费),也有关于网络的(网络是否虚幻),既有关于男女之间的话题(现代社会是否鼓励男主外女主内,男人和女人谁更累),也有探讨情感与家庭的(爱与被爱哪个更幸福,家庭和事业哪个更重要,夫妻之间是否应该有隐私)。
  在抽签仪式前,中央电视台青少中心主任余培侠代表主办单位做了《与时俱进,凸现辩论本色;创新求实,烹调语言大餐》的主题发言,重点对本届比赛规则做了阐述。他首先回顾了历届辩论会比赛规则的沿革与发展,并强调,随着时代的发展,随着辩论的发展,随着广大电视观众欣赏水平的不断提高,我们只有对比赛规则进行到位的变革,才能使国际大专辩论会这一知名的国际文化品牌永葆青春,焕发光彩。
  今年的辩论会在比赛规则上做了重大修改,突出的有几点:一是取消了辨手的辩位,更有利于辩论队的排兵布阵,更有利于辩手的发挥,也让观众对更多的变数充满了期待。二是增加了比赛环节,相应缩短了每个环节的时间,使比赛更紧凑,更紧张,更具有明理即辩的意义,也能有效抑制有“背”而来和表演秀的辩论通病。三是打破了以往一场辩论只在两支辩论队之间封闭进行的模式,增加了教练员的台上指挥、现场提问(提问者由历届辩论会最佳辩手担任)、评论员即兴点评、观众当场评选本场优秀辩手等环节,使比赛呈现出多元参与、相互促动的面貌。
  今年恰逢国际大专辩论会创办十周年,央视正着力打造一台精彩的辩论会,将深受广大电视观众和辩论迷们所喜闻乐见的这一电视样式推向新的高度。
  2003国际大专辩论会这位千呼万唤始出来的“新娘”到底是否秀色可餐只等下月掀起“盖头”的时候就知道了。


  态度变了8月30日北京现场报道。
  其他任何传媒未经允许请勿以任何形式擅自转载本站文字及图片报道。

 楼主| 发表于 2003-8-31 04:08:16 | 显示全部楼层

新闻通稿:2003国际大专辩论会抽签暨比赛规则发布会

[这个贴子最后由态度变了在 2003/09/10 04:47pm 第 2 次编辑]

“2003国际大专辩论会抽签仪式暨比赛规则发布会”
余培侠主任发言稿

        与时俱进,凸现辩论本色
        创新求实,烹调语言大餐
    ——2003国际大专辩论会比赛规则的几点变化

  由中央电视台和新加坡新传媒集团联合主办的国际大专辩论会自1993年创办以来,至今已历经六届,走过了十年的历程。这项文化盛事通过电视等媒介的传播,在中国和海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辩论会这种电视节目形式在不断成熟和发展中,当然也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弊病,广大电视观众和社会各界人士也对此提出过不少中肯的意见和建议。对此,做为主办者,我们也清楚地认识到了这一点,并多次邀请专家学者和社会各界人士进行会诊,针对这些弊病,在1998年第一届全国大专辩论会、1999年第四届国际大专辩论会和2000年第二届全国大专辩论会,都先后对赛制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减弱了陈词功能,设置了一些强化“辨” 的新环节,极大程度地改变了以往那种有“背”而来的僵化辩论模式,开创了一种“重辩轻论” 的新赛制。
  这种新赛制在1999年北京举行的第四届国际大专辩论会上取得了圆满的成功,大大地增强了辩论赛的激烈程度和对抗性,改变了以往辩手们一味背稿和自问自答的枯燥场面和沉闷气氛,使得整个辩论场面更加精彩好看,对辩手的综合素质尤其是现场反应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000年第二届全国大专辩论会在新赛制的基础上又进行了微调,规定双方二辩和三辩都不再承担陈词功能,而是进行四轮一对一的攻辩,并且新增了盘问小结和回答观众提问环节。其中的四轮一对一的攻辩,节奏快、现场感强,有一种真正意义上的辩论效果。
  但任何一种辩论赛制,一旦采用的时间长了,就会出现凝固僵化、流于形式的情况。到了2002年第三届全国大专辩论会时,就明显地暴露出这个问题。随着辩论所涉及的学理内容越来越深邃和论辩技巧越来越造作,辩论赛所要求的即兴发挥和现场辩驳特点也越来越淡漠,所表达的真实情感也越来越虚假,其结果使辩论赛在很大程度上变成了一种表演或做秀。
  面对着这种现实,辩论赛制也需要“与时俱进”地加以变革。如何使辩论赛从根本上摆脱花拳绣腿的形式主义藩篱,重新成为一种有利于提高辩证思维、机敏反应和语言表达的智力训练;如何使辩论赛真正超越“有背而来”的旧模式,成为一种充满智慧之光和真实情感的思维游戏而非单纯卖弄知识和运用技巧的现场“做秀”,这是摆在所有关心辩论赛的人们面前的一个现实性课题。为此,2003国际大专辩论会广泛听取大家的意见,在比赛规则上,进行了大胆地改革和创新。
  1、过去的辩论赛,辩位的功能是相对固定的,更多强调的是辩论队伍的整体性,辩手个人能力的发挥缺少更广阔的空间。由于这种限制性很强的比赛规则,自然导致了一些比赛模式化的弊端。比如,过去四辨的功能主要是总结陈词,因此,担任四辩的辩手往往是一些字正腔圆、仪表堂堂的“小帅哥”。这种辨位的角色定位,使得辨手更多考虑的是如何去努力扮演好这个角色,所以总结陈词往往都写得文采飞扬、气势如虹,极尽朗诵之能事。
  本届辩论会,我们首先要打破的是以往的比赛模式,更多地为辩论赛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让辩手能够更大程度地发挥个人的能力和魅力。今年的比赛,取消了固定的辩位,辩手的座位号只是便于比赛时相互称呼(比如2号辩手)。也不强行规定哪位辩手承担什么任务,每一项比赛程序,可以由任意辩手担任,我们只是强调每一位辩手必须独立承担比赛的一个环节。在形式上为辩手提供更加灵活的发言空间,一是可以起到陡出奇兵、剑走偏锋的效果,使得对手和观众对接下来两支队伍的排兵布阵充满了期待,二是也打破了一个队的均衡,使优秀的队员有更大的表现空间,更能够脱颖而出。
  2、以往观众对辩论的最大意见就是一些辩论队和辩手把有备而来变成了有“背”而来,拘泥于既定的背词,显得做作、虚假。为了最大限度地避免这种弊病,今年的比赛,在比赛环节的设计上,增强了比赛的现场感。本届辩论会A组(即华裔组)的比赛,共包括7个环节,即陈词、盘问、驳论、对辩(两轮)、嘉宾提问、自由辩论和总结。除了一辩陈词可以事先准备之外,其他各环节都必须结合辩论现场的态势来完成,这样就真正地突出了“重辩轻论” 的辩论宗旨,使得表演或做秀的可能性降到了最低限度。在这些环节中,盘问必须针对对方提出的论点和材料来提出问题;驳论环节规定辩手必须驳斥对方的立论而不能正面阐述己方的观点;回答盘问和嘉宾提问这两个环节都要求辩手能够机智地应对各种突如其来的问题;对辩环节要求辩手能够自如地进行攻防转换。
  这些环节都有很强的针对性,都无法脱离现场,无法事先准确预测,更无法做到“有背而来”。按照一位专家的话说,通过规则,使得正反方两支队伍变成互为依存,互为因果,使得任何一支队伍都无法完全按照既定的思路行进,只能审时度势,随机应变。
  3、以往的比赛,辩论队教练都在幕后。今年的比赛,把教练推到台上,和本队辩手坐在一起,比赛时,可以在不影响比赛的情况下,和不发言的辩手进行交流、调整战术、提供资料。这样设计的好处,主要在于可以扩大比赛的自由度,提高比赛的技术水平,同时,在形式上也打破了以往4对4的固定模式。
  4、为了考查辩手的综合素质和现场反应能力,今年的比赛,还邀请四位往届国际大专辩论会的最佳辩手,担任提问嘉宾。这些最佳辩手对比赛十分熟悉,思维敏捷,善于现场捕捉问题,由他们向辩手提问,不仅是一种交流,也是一种对双方功力的考查,一定会有精彩的场面出现。

  当然,今年对比赛规则的改变也许还达不到尽善尽美,但的确是出于我们对这项高品位文化赛事的爱护和良好的愿望,希望我们的这种愿望能够在实践中得以实现,以报答社会各界人士和广大电视观众对我们的关心和厚爱。


  态度变了8月30日北京现场报道。
  其他任何传媒未经允许请勿以任何形式擅自转载本站文字及图片报道。

发表于 2003-8-31 20:43:28 | 显示全部楼层

新闻通稿:2003国际大专辩论会抽签暨比赛规则发布会

大的方面感觉还可以,小细节性的东西就不知道了。看看再说吧……
发表于 2003-9-4 21: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新闻通稿:2003国际大专辩论会抽签暨比赛规则发布会

不错不错~!把以往的最佳辩手请过来当提问嘉宾,有意思:)有创意~~~~~~~~!但不知效果如何?拭目以待吧!!!
发表于 2003-9-5 14:57:35 | 显示全部楼层

新闻通稿:2003国际大专辩论会抽签暨比赛规则发布会

下面引用由superart2003/09/04 09:01pm 发表的内容:
不错不错~!把以往的最佳辩手请过来当提问嘉宾,有意思:)有创意~~~~~~~~!但不知效果如何?拭目以待吧!!!

这非常值得期待
飞刀又见飞刀
发表于 2003-9-10 14:43:50 | 显示全部楼层

新闻通稿:2003国际大专辩论会抽签暨比赛规则发布会

害怕的說..
发表于 2003-9-12 03:16:18 | 显示全部楼层

新闻通稿:2003国际大专辩论会抽签暨比赛规则发布会

B组比赛基本上是看热闹,就好像看外国人唱中国歌比赛一样,最糟糕的是,分组后,虽然实力平衡,但是两支非华裔辩论队华语水平都差,所以往往会出现很古怪的场面,看来这次张泽群又要司译了。
 楼主| 发表于 2003-9-12 12:08:50 | 显示全部楼层

新闻通稿:2003国际大专辩论会抽签暨比赛规则发布会

好翻译,支持一下。
更多'99B组图片在http://www.bianlun.net/bbs/cgi-b ... pic=118&show=25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华语辩论网 ( 粤ICP备20050268号-1 )

GMT+8, 2025-10-5 11:05 , Processed in 0.068794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