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贴子最后由态度变了在 2004/01/30 06:41pm 第 12 次编辑]
[新闻会客厅]群雄“论战”会客厅 [real=240,180]rtsp://real.cctv.com.cn/news/56k/468301.rm[/real] 播出时间:2003年10月8日 沈冰:观众朋友大家好,欢迎收看《新闻会客厅》。2003国际大专辩论会刚刚落下帷幕,我非常荣幸担当了主席一职,所以今天我就利用职务之便,把本届的几位最佳辩手和这次作为提问嘉宾的几位往届的最佳辩手,同时请到了我们新闻会客厅。好,首先再来了解一下本届大专辩论会的一些情况。 专题片 沈冰:其实我们知道,国际大专辩论会经历了这十来年的发展,也并不是说一帆风顺,一直都是在掌声、鲜花鼓励声当中走的,尤其我记得在95、97那个阶段的时候,也有很多的批评意见,我们可能来了解一下那个时候的情况。咱们会客厅应该说开播以来,今天是最热闹的一次,以至于我们的沙发都不够坐了,所以都换上了椅子,大家看到了,今天来了七位非常英俊非常潇洒的男士,容我一一为大家介绍。首先坐在我身边的跟我的颜色很配,白与红,非常和谐,这是本届国际大专辩论会的制片人潘越,潘老师应该说是跟大专辩论会打了有十年的交道了吧?恐怕还不止。 所以潘越老师看来已经跟辩论完全融在一块了。好,坐在潘老师旁边的跟大家介绍,咱得握握手,咱是战友啊。 潘跃:这个我得介绍一下,这是在97年在新加坡举行的第三届国际大专辩论会的时候,沈冰当时是南洋理工大学的。 沈冰:对对,我是二辩。 潘跃:慰卿当时是首都师范大学的三辩。 沈冰:刚才屡屡插话的就是我的同行,99届的最佳辩手,路一鸣,一鸣惊人,果然是在大专辩论会上一鸣惊人。 一鸣,有个很简单的问题,你看做过最佳辩手,现在又是主持人,也做得不错,你觉得做这两个工作哪个更难? 路一鸣:做主持人更难,因为在辩论赛里我可以得最佳辩手,但是做主持人呢,我就是不如沈冰名气大。 沈冰:一听就不像味儿。 路一鸣:嫉妒,纯属嫉妒。别握手了,同行是冤家。 沈冰:今天来的是最佳辩手,都不好对付。刚才又一次插话的是余磊先生,余磊是2001届的最佳辩手,余磊现在还在武汉大学那边作研究生。 余磊:对,没错。 沈冰:好,现在的镜头甩到这边,我来给大家介绍,我们这位非常英俊的帅小伙叫黄磊,我想大伙儿现在看到你的时候应该对你很熟悉了,因为决赛也都播完了,冠军队的,我们都觉得冠军队里面非常出色的一位辩手,二号辩手。 毕卫,我们今天请到的七位男士当中,唯一的金发碧眼的小伙儿,来自哥伦比亚大学,然后你们又是冠军,是b组非华裔的冠军,毕卫又是b组的最佳辩手,在这儿我必须把毕卫出卖一下,因为今天下午我们在联欢会的时候,我们都看到毕卫的绕口令说得非常好,我觉得如果能够让更多的观众朋友能够再次感受到的话,我想大家会非常非常高兴。 毕卫:是吗? 沈冰:来一段难的。 毕卫:我只会那么一段,其他我们练的绕口令都是练错的,只有一个是练对的。对的:山前有44个石狮子,山后有44个涩柿子,44个石狮子偷吃了44个涩柿子,44个涩柿子涩死了44个石狮子。 沈冰:厉害。非常厉害。所以你看,来一段绕口令,大家就知道这个最佳辩手是怎么来的了。还有一位坐在我身边的这位,那是世新大学的代表,获得了亚军,同时他叫黄执中,黄执中是本届辩论会a组的最佳辩手,也就是华裔组的最佳辩手。 沈冰:执中一直很谦虚,这次我想现在介绍到这里,应该很清楚了,在我的这边算是往届的最佳辩手,在我的这边基本上算是本届的最佳辩手。然后,这儿就有一个问题了,潘导,这次怎么会想到要派他们来问他们? 潘跃:这是一个本届大专辩论会改革上的一个亮点,我们当时就想,最初的想法说原来大专辩论会是一个正和反交互往返的关系,我们现在觉得应该在辩论的时候,应该有多个的攻击点,我们希望能够多角度全方位能够考察一个辩手的应变能力,所以我们在这个基点上我们开始先想,突然有一天有一个人,不是我,想到说,我们是不是让往各届的最佳辩手问他们,而且我们当时问的时候,并不是想说只是他们是问他们是答,他们来考他们,不是,我们觉得是实际上这是一个互动的,或者说这对双方都是一个角力。 沈冰:没实现互动,你看路一鸣的表情,老是嫌弃就只有一个提问的机会。 路一鸣:那是我的问题特别刁钻的时候。我的问题被对方痛击回来的时候,我就觉得一个问题足够了。 沈冰:你觉得三个火力点怎么样,够不够猛,四个火力点,够不够猛? 潘跃:都非常好,而且他们四个人,你看出他们提的问题,可以看出他们的个性是不同的。不是说,从这里,当然这里太复杂,不展开说了,他可能代表每个人的性格。 沈冰:简单用一两个词点评点评这三个人的特点到底是什么,风格上你觉得有什么不同? 潘跃:我觉得昌建是儒雅,慰卿博学,一鸣就是机敏,然后余磊呢,因为他最年轻,所以他的火药味特别浓。 沈冰:同意否? 合:同意。 潘跃:我特别坦率地说,我觉得今年这个环节我们觉得是设对了,但是恕我直言,包括执中、黄磊和毕卫都在这儿,我也觉得确确实实这个环节的难度和挑战性是最大的。 沈冰:慰卿觉得是成就感多一点,还是压力更多一点? 王慰卿:这个地方底下有参赛的队员跟我聊,就说他们教练告诉他们说,你们一定要小心台上坐的那四个人,他们都是刀刀见肉。 沈冰:刀刀见血。 王慰卿:刀刀见血,枪枪都到肉的问法,但是你们不用太怕,每人都只有一发子弹。 黄执中:这个要解释一下。 沈冰:你看,忍不住了。 黄执中:因为老实说,的确这个环节的压力是最大的,我们被问的时候也知道,与其长篇大论讲1分钟,不如得体地答30秒那还比较好。 王慰卿:在这个问题上,我们作为往届辩手,我们抱理解之同情,就像有的老师说起辩论口气的时候说,有一句话叫“我倒要请问对方辩友”,其实这句话他在说的时候是一句废话,但是我们知道这是在争取宝贵的思考时间。 沈冰:但是我觉得这种较量就越来越有意思。 毕卫:我觉得我对应你们提问的观点可能跟别人不一样,对于我来讲,嘉宾提问是最轻松的一环。因为这是b组跟a组不一样的地方,对于b组来讲,我们最难把握的就是时间,所以到了你说好,我都没有立论,我都是总结,但是对辩盘问、自由辩论,我们都在边要问问题,或者是边要回答问题,边在想我到底在用多少时间,然后到嘉宾提问,他问的问题足足有一分钟,你怎么用这一分钟都无所谓,觉得这么大的自由真奢侈,觉得特别有意思。 沈冰:可不可以说你们四位提问嘉宾,潘导不客气地说,是不是他们也在帮忙塑造最佳辩手? 潘跃:对。 沈冰:他们因为可以自由选择。 潘跃:这个时候他们就不是挖坑,就是砌台阶了。 沈冰:如果每场他们都提问我的话,我相信即便,当然还得回答得好才行。 王慰卿:我们之间大概有这样一种默契,就是我们一定会问那个队里比较强,或者是最强的那个选手。 沈冰:原因何在,目的何在? 王慰卿:因为这个事情很有趣,他们有的队的教练赛后告诉我们,他们分析到了,他们各个队员说过这个事情,因为他们是这么分析的,因为那四个人是最佳,被冠以最佳辩手这个光环,所以按照江湖规矩,他们大概不好意思欺负弱者,如果每一场都捡着最弱的队员问的话,他们自毁名声。 沈冰:胜之不武。 王慰卿:对,这个心理抓得很准,我觉得我们确实有这么一个漏洞被他们抓了。 路一鸣:这不叫漏洞,叫英雄惜英雄。 沈冰:高手过招。 余磊:里面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说你问最强的,才存在特别好看的可能性,这是从比赛观赏性的角度来看。 沈冰:从节目观赏性的角度,和包括体会到体谅到你们三位的内心对于最佳辩手一个非常崇高的定位,我们今天也是选出了本届最强阵容来面对面。如果说我今天不让你们多说说话的话,观众下来一定电话会打爆,会批评死我的,所以呢,其实我今天特别想请教各位。什么问题呢?你看,来的都是最佳辩手,口才一流,但与此同时呢,你们又给大家一个很深刻的印象,就是你们在现场的思路是非常清晰,他们的知识结构是非常的完整,给人感觉非常完整,知识储备还相当有厚度,所以现在一个疑问就是,到底是口才更成就了你们,还是你们的知识储备更成就了你们?这是咱们今天会客厅的辩题。 但是今天我们当然不可能给你们半个小时来辩,而且我这边作为会客厅,对客人是非常友好的,给你们一个自由选择的机会,认为是口才比知识储备更重要,更能够成就一个优秀辩手的作为正方,认为是知识储备比口才更重要的是作为反方,你们六位可以自由选择正反方。 路一鸣:我选择作主席。 毕卫:我也是。 沈冰:主席的位置不开放。 黄执中:我可以抽签,我可以抽签来定正反方。 沈冰:你看真好。你们怎么样? 王慰卿:我不动,我想跟我的两位战友…… 沈冰:已经开始拉票了啊。 王慰卿:并肩作战,守在一起,老辩手要捍卫老辩手的光荣。 沈冰:你们同意吗? 路一鸣:我本来想说哪边缺一个人我去哪边,但是看一下慰卿这么肝胆相照,我觉得两肋插刀了。 沈冰:别插他两刀就可以了。 沈冰:听到没有,潘导就是评委了。 潘跃:好了,好了。 沈冰:那自由辩论咱就正式开始。 黄执中:我们这边是口才还是储备? 沈冰:哎呦,哥们儿,你到现在还没有…… 黄执中:我知道我们这边是反方。 沈冰:是知识储备要比口才更重要,那我们请正方先发言。 路一鸣:我问第一个问题,什么叫茶壶里煮饺子,有货倒不出来。 黄执中:可是如果茶壶里根本就没饺子,倒出来也是水嘛。 余磊:不对,执中你说的是一个基础的问题,就是有这样的基础,才能实现这样的目标,但是基础不等于是更重要的。 黄执中:可是因为知识储备里头本身就包含了你等一下要倒出来的是什么东西,如果根本没有知识储备,倒出来的是茶是汤还是鸡汤,我们谁也不知道。 王慰卿:我们今天这个辩论赛,观众要听的是语言的魅力呢,还是希望一个大学教授在这里滔滔不绝地讲课呢? 毕卫:假如只想看到的是语言的魅力,干脆我们念绕口令就算了。 余磊:毕卫,不对,你这个观念还是有问题,今天这个题目,包括在辩论当中都很容易出现的,知识储备和口才,首先概念必须划分清楚,你不能把知识储备包含在口才里。 沈冰:你该警告他了,他更像个教练,他不像辩手,哪能老说人家不对。 潘跃:对对对,投入一点。 余磊:知识储备和口才不能混同,你不能把口才归入知识当中的一种,那这个很容易的。第二个问题你必须得比较,我们从来就没说知识储备不重要,肯定是重要的,但是对于辩论赛来说,哪个更重要,这才是问题。 黄执中:可是我们看看,口才应该类比的就是茶壶的口多大,口才越大倒出来越快,口才越小倒得越窄,可是我们其实很多时候,不在于你倒得多快,在于你倒出来的是什么,你倒出来的是救命药,就算一滴一滴滴出来也是点滴,我也等它滴嘛,如果你倒得很快倒出来是白开水、片汤,那我们倒出来也是解决不了饱。 路一鸣:问题就在这儿,我问一下黄磊,很久没有发言了。你的教练知识储备应该比你还强,为什么上场的是你,不是你的教练? 黄磊:因为我的教练把他的知识储备在赋予我已经具备基本的口才素质来到场上得以展现。再请问对方了,你们所谓的这个口才和没有口才是不是一个概念? 余磊:口才是一种表演能力。再让我们回到辩论赛来看,辩论赛到底是什么,他的本质是什么,它作为一种电视辩论的话它是一种表演,我们想想辩台的设计是倾斜的,每一个辩手他的70%的面部表情、70%的语言所传输给观众和评委的,这是一种表演。辩台的设计就决定了这一点。 黄执中:问题其实反而是这样,我们讨论到这里,口才跟知识储备我相信两方都认为都重要,只是看谁更重要。我认为,一个人如果知识储备远大于他的口才,这个还不会有太大的问题,他顶多讲得慢,讲得缓,不能一针见血,可是他字字都珠玑,因为他努力讲得都是他知识储备想要出来的东西,老子道德经也不过就这么几个字嘛;相反的,如果你口才很高,知识储备很低,这就危险的,你讲几句,一个人讲出来的都是空话,就像我那时候回答嘉宾提问,30秒钟就是口才远大于储备。 王慰卿:你刚才回答我第一个问题的时候,其实无形中已经默认了一点,就是即便是渊博的口采也一定要辅助于合适的口才。哦,渊博的知识也要辅助于合适的口才。 沈冰:口才出现问题了。 王慰卿: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认为还是口才更重要。即便是我刚才一个小小的口误,主席都会提醒我,“口才出现问题了”,但是如果我们没有引出一句正当的更加贴切的名言,沈冰主席是不会这么提醒我的。 路一鸣:你攻击主席的知识储备,我对你有意见。其实啊,攻击有限。 路一鸣:评委,你觉得呢? 潘跃:挺好的。 我敢说,不管他们这边的知识储备如何丰厚也好,这边的口才如何锐利也好,那都是我的老师,我是既没有知识储备也没有口才。 沈冰:别别,这个太谦虚了。我作为主席,当然作为曾经参与过的一个辩手,我认为双方还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我现在的一个确切的问题,也想请各位辩手和潘导一起来回答,就是说作为大专辩论会这么一个形式,它更能考验出辩手的哪一方的才能,是口才考得更多一些,还是他的知识储备更能够凸显一些,您觉得? 潘跃:我们就提倡叫本真辩论。我觉得最吸引你的辩论会和辩手,实际上就是说他把他的个性,他的魅力都表现出来了。你看他们六个人坐在那里的话,就是说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回溯到哪一届想起来的时候,可能辩题都忘了,可能规则也忘了,唯一让你不忘的就是那些栩栩如生的一些辩手的面容,那就是说,那就是人的一种性格的东西,我们就希望能够你的辩论就是你的性格,是展示你的性格。 辩论绝对没有一种固定的轨迹,你看他们历届的最佳辩手,他们有不同的风格,他们才能在观众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沈冰:您用一个更高层面的东西来覆盖了我的两个选项,口才和知识储备。您用人格魅力来覆盖了,那我就没话说了,那不行,我还得接着问。为什么之所以会有这么一问呢,因为我们也知道国际大专辩论会走过这十年,其实不是那么一帆风顺,不是说大家一直是在欢呼声中、掌声中、鲜花声中度过来的。我记得97届、95届的时候,包括期间的那几年,是得到了一些,受到了一些批评的意见,其实我们知道国际大专辩论会经历了这十来年的发展,也并是说一帆风顺,一直在掌声、鲜花和这种鼓励声当中走的。我们可以来了解一下那个时候的一些情况。 专题片 沈冰:潘导,辩论赛肯定还要搞下去吧? 潘跃:应该搞,这是我的饭碗。 沈冰:要搞下去,那就是你觉得这一次有一些什么样好的尝试,是可以再发展下去,而且这个发展是要往哪条路去走? 潘跃:其实刚才来录像之前,我其实已经总结了一条,但是刚才因为听了这一些以后,有些地方我觉得还需要再过滤沉淀一下。我觉得应该说今天刚才新老最佳辩手都给我提供了一个更好的思考的平台,就是说我们作为一个主办者,或者说我们作为一个规则的设计者来说,我们实际上,也就是说,我们能够设计的规则能够最大限度地利于辩手的发挥,展现辩手,不管是他们的学识也好,他们的口才也好,他们的人格也好,我觉得这是我们终极真理的一个追求吧。 我的问题完了,我还有一堆观众的问题,有那么五六个,你们看谁能回答就谁来回答,好吧。我听了一下。 路一鸣:因为都是最佳辩手,咱约法三章,说话不能超过三句,怎么样? 合:好。ok。 沈冰:好,我们来看一下我们场外观众的提问。 观众:我想问一下各位嘉宾,就是在日常生活中呢,我们都觉得女人她比男人要口齿更伶俐一些,可是为什么在历届大专辩论会中,男辩手会比女辩手多呢?而且在历届的最佳辩手中我也发现好像没有女辩手,我想问一下是不是评委对男辩手情有独钟呢? 沈冰: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今天我们没有评委,没法问评委是不是更青睐男选手。 王慰卿:这个得让一鸣回答,他媳妇也是女辩手。 沈冰:可他媳妇不是最佳辩手。 王慰卿:是啊,所以这个问题得让他回答。 合:对。 路一鸣:第一句话,我媳妇一看成不了最佳辩手,她转身去当评委了。 第二句话,男选手在现场抗击打能力比较强,心理素质比较好。 第三句话,男选手因为有女选手在,现场表现欲特别强,发言机会多。 余磊:尤其是女观众。 路一鸣:当然还有女主席。 潘跃:你们俩说三句话半。 路一鸣:合作愉快。 沈冰:那我就不废话了。 行,我们来看看下一题。 观众:我是埃及人,我就是想问一个问题,我就是想知道你们参赛前有什么特殊的方法,学有困难吗? 沈冰:我估计她的意思就是参赛前怎么来提高口才?我觉得先问毕卫。你们怎么练的,平常? 毕卫:我们怎么练的,其实我们根本没有练口才,我们都是研究题目,讨论,其实我们那边可能练的方法不太对,因为是第一次,应该多多练对辩那个过程,而我们练的基本上就是研究盘问,研究怎么立论,但是我觉得要这种比赛,应该是自由辩论,要多多练,多多练,反应快就好。 沈冰:冠军队有什么经验要分享? 黄执中:第一句话是玩一些语言游戏,寓教于乐,比如说杀手、故事接龙。第二句话,训练完以后,大家一起去路边吃烧烤,海侃胡聊。第三句话,该说话的时候说话,更多的时候应该平静地想想自己刚才说了什么话,以至于下一次更好地说。 沈冰:果然是不愧冠军队的,没白当。看看下一个问题。 观众:就是特别喜欢辩论的人,都比较喜欢天天经常跟别人去辩论,然后,他们是不是有什么雄辩症或者是什么?我想再问一下。 沈冰:有没有?雄辩症,就是不是养成习惯了,平常见着人就爱跟人家争两句,辩两句。 毕卫:从小,从小。 沈冰:就爱与人争辩。 毕卫:我从小我的外公是个物理系教授,我小时候五岁我都敢跟他辩论物理的道理。反正他说是我就说非,这个就养成了一个习惯,到现在。 沈冰:雄辩症得主。我刚才看余磊听到这个问题的时候非常地深沉,我想听听你在思考些什么? 余磊:第一个,我最喜欢的一个歌是叫作《沉默是金》,我非常喜欢。你在场上扮演的角色和你在现实生活当中扮演的角色往往是不一致的,但是并不意味着辩论赛本身这个东西它没有价值。那么我认为,即便你在生活当中不喜欢辩论,但是你依然可以参与辩论,为什么?社会越开放,言论会越自由,然后越来越多的话题会供大家辩论,这个时候你会说越来越多的真心话,这是一个社会文明和进步的一个表现。 我觉得这是我的理解。 沈冰:我刚才看到你听到他说的时候很激动。 黄执中:前半段我太有感触了。我在国小国中的时候,我其实个性甚至被老师评断有点自闭症的,我是那种即使站在班上前面跟大家自我介绍,“大家好,我是新来的学生,我叫黄执中”,不敢讲,站起来硬站了三分钟,老师看时间不对了,叫你下来这种人。那为什么会参加辩论呢?我终于知道站在台上之后,我讲的话居然会有人想听,而且他们觉得我讲的东西是他们想要听的,那感觉很感动,下了台我又跟平常人一样,我不太想讲话,也不太习惯讲话,可是上台的那一霎那我会感觉到我变得可以作一个完全不一样的自己,而且我知道那个时候我讲的话有人想听,所以很有感触。 沈冰:所以看起来不是雄辩症的问题,是辩论兴奋症的问题。非常有意思。 余磊:你可以去喜欢这种形式,但是这个和现实生活当中一定是有区别的。 黄磊:我想起我们老师说过的一句话,大概大家也听说过,一定要把辩论生活化,但不能把生活辩论化。 沈冰:很有哲理。非常感谢,我们看看还有没有问题。 观众:怎样在辩论赛上发挥得这么好?在面对这么多的人的情况下,他们会不会怯场?怯场的时候,他们又是通过什么样的方法应付这件事? 沈冰:这个很常见的问题,就是你们会不会怯场,会不会有紧张,突然觉得脑子一蒙,什么都想不起来的时候?都点头。 王慰卿:我记得这已经是六年前的事,但是现在一一历历在目。第一次发言的时候非常紧张,紧张的时候,我当时就感觉到我肯定是要发抖的,我当时就在想发抖我怎么办,我要是拿卡片或者做个手势,我都是抖的,我手抖还不怕,我当时腿老在抖,我在快轮到我站起来发言的时候,我的腿已经是这样的,我想我的身子是不稳的。 沈冰:这就是看到判决书以后的表现。 王慰卿:就是我初赛第一场,一句话没有说的时候。 沈冰:那就是面对我们的时候? 王慰卿:我当时见到沈冰,我两腿颤颤,急于先走。但是我当时就不知道为什么,我站起来之后,我的身子是可以靠到桌子的,我觉得当时我的身体一旦有了一个支点之后我就不抖了,我就会说话了。 沈冰:早知道把你的桌子撤了,或许我们就赢了。 余磊有共性吗? 余磊:肯定怯场,肯定怯场。 每次上场之前不停地喝水,特别爱喝水,上场之前一定要上一个厕所,不然的话心里就不踏实。但是我觉得辩论赛对我来说最大的意义,一个是合作,还有一个,我今天下午忘说了,就是克服你的心理障碍是一种自我超越的过程,真的是这样的。 沈冰:我觉得接着自报出丑事的没有了吧。 黄执中:我补充一小点,我觉得紧张到了一定的程度跟兴奋很像,大家都有同感,紧张到一定的程度跟兴奋很像,其实你已经分不出来了,上场讲得很快是兴奋,也是因为紧张。 责编:陶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