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贴子最后由态度变了在 2003/10/09 01:10am 第 1 次编辑]
黄执中:也许我可以杀得更好 (cctv.com记者于冰报道)勇者无惧,智者无敌。充满激情与机锋的国际大专辩论赛又一次走进了我们的视线。年轻如我等,看着同龄人在台上唇枪舌剑、智慧滔滔,感觉神奇、激荡、充满向往。以前总是想象着“你的样子”,2003年辩论赛的亲临现场,让我走近了这个用智力与口舌交锋的战场,走近了那些书生意气、卓尔不群的青年才俊。 最精彩的当然是决赛,最终的比赛成绩是大陆中山大学以931分对930分险胜台湾世新大学,而当主席故意卖个关子,问问现场观众觉得谁该是“最佳辩手”时,全场齐声喊出了同一个名字:黄执中。 
黄执中,儒雅中透着腼腆,来自世新大学口语传播系大三年级。在演播厅的一角,记者对刚刚结束比赛的他进行了即兴采访。 ◎“也许你觉得我很帅,但我自己感觉很对不起大家” 记者:你个人荣获了决赛“最佳辩手”的称号,但作为你所在的团队,取得的却是亚军的成绩,这给你的整体感受是胜利感多一点?还是遗憾多一点? 黄执中:作为一个辩手,一个团队的一员——尤其我的任务还是在最后讲话……怎么说呢,这就好象打排球一样,对手送球过来,我的任务就是杀球的。队友做机会给我,而我没有杀尽,即使旁人评价我杀球姿势好看,我也觉得很惭愧。 记者:那么,世新大学获得亚军的结果是否让你感觉心服口服? 黄执中:我们的对手表现得非常非常的好。我一直认为在辩论比赛当中,双方水平到了一定的程度,一定去讲说谁好谁坏是没有意义了。我非常开心能跟这样的对手交手,无论是他们赢、还是我们赢,我都觉得很高兴——这是我身为一个辩士的感受。但是作为我们队伍的一员,我觉得很抱歉,我觉得我表现还不够好,我以后会再努力。 记者:930比931,你觉得那一分输在哪里? 黄执中:我不晓得,也许我可以杀得更好吧——我不敢那么自大,好象胜败取决于我一个人,但整个队伍把驳论和结辩的机会给我……我对不起大家。 记者:但从全场的掌声可以看出大家对你的表现很认可。 黄执中:我真的非常非常感谢大家的厚爱。 记者:作为观众,你给人的感觉很突出,尤其跟你的队友相比,能评价一下今天对友的表现吗? 黄执中:老实说,如果说你觉得我表现好,那是因为我的队友做机会给我。因为一个队伍不可能找两个人杀球,比如一个排球队上场六个人,对方一个球发过来,其他五个人不是救球就是托球,那你当然觉得杀球的人比较帅。 
◎“我最喜欢路一鸣,他真的是太恐怖一个人” 记者:整个七天辩论的过程中,有没有哪个对手给你印象最深? 黄执中:毫无疑问是——第一场对墨尔本大学的萧慧敏。老实说,我来参加这次每场的辩论会,很明显在台上能感觉到对手给我压力的就是她。当时那场比赛,我们前半场一直是按自己的步骤在打,但等她说完总结陈词的时候,竟然让我的心整个都紧了起来,她真的是整个比赛过程中给我压力最大、印象最深的一个人。 记者:今天的对手呢? 黄执中:中山大学的马薇薇让我觉得很惊讶,她笑容那么的甜,但判断那么准、反映那么快,同时讲话又能那么舒缓……这真的让我很惊讶,出乎我意料之外。 记者:比赛前,是不是也做了许多准备工作,看过以前的许多资料,好知己知彼? 黄执中:我看了无数遍——不单是为了准备这次辩论赛而看的,而是我真的非常非常喜欢那些辩手,我最喜欢的辩手是路一鸣,只要我看比赛,就很难不挑他的片子看,他的表现真的是——太恐怖的一个人了。 记者:评价下自己今天的表现吧。觉得什么地方有遗憾? 黄执中:老实说,我觉得我今天的表现不够好——我真的没有办法在输比赛的情况下说我自己的表现好,我觉得很不好意思。在结辩的时候,最前面三十秒跟最后三十秒,我如果换一种讲法,想得更清楚、更准确的话,我想效果会更好。 记者:那么在你心目中,一个“最佳辩手”应该是什么样的? 黄执中:我说不好,就好象问一个最漂亮的女生应该是长什么样的一样。我认为最重要的是,他要可以调整。我应付我的对手、配合我的对友,我希望我可以做全方位的,可以变化的,我可以很凌厉、也可以很柔情,应该能适应各种各样的角度,而不只是对手愿意让给我表现的那个位置。每个辩手外功都不一样,可我相信内功都是一样的,就是,是非都是相对的,好坏也是相对的,在辩论比赛当中,我们辩论的不是每一个题目,而是我们思考问题的方法,谁的方法比较准,能在短时间内想到答案,谁的胜算就大。 
◎“我只是比较会讲话而已,这不是什么值得骄傲的事” 记者:大专辩论会走过十年了,你对它有什么样的看法和希望? 黄执中:我觉得这种形式很好。可是可能是我个性的因素,我很怀念蒋昌建那个时代的辩论比赛,我还是喜欢就是一张普通的台子,大家坐在那里打比赛就好了。现在这是个很漂亮的场地、很漂亮的灯光、很多的娱乐性元素——当然现在的观众口味不同了,电视台的考量不同了,时代也在改变了——这是主办单位的用心,我很感谢主办单位。 记者:你吸引了全场最多的观众,如果你一夜成名了,对你以后会有什么影响?你会有什么变化? 黄执中:我不太想让这种事情发生。我知道很多人可能很喜欢我的表现,感谢大家的支持,可是我就是个学生,我也只是个学生。我希望大家通过我更了解世新大学、更了解口语传播系,这是我作为一个学生的责任,对我个人——我只是比较会讲话而已,这不是什么值得骄傲的事。 记者:往届的很多“最佳辩手”都从事了更多抛头露面的工作,比如做主持人,你呢? 黄执中:我想当个学者,我不喜欢在很多人面前表现,可是我很喜欢思考的活动和辩论的活动,我很希望能像我的领队游老师那样。我会更努力往这个方向走。 记者:第一回到大陆、到北京吗?感觉怎么样? 黄执中:到大陆对我已经是第三回,但到北京是第一次,感觉——好大! 记者:与这么多大陆的辩手、同龄人接触,觉得与台湾同学的风格有什么不同呢? 黄执中:大陆同学台上、台下讲话不太一样,而我们在辩论中讲话比较像聊天,我在台上跟现在和你讲话都一样的,只是在台上声音大点。如果说好处的话,这样观众听起来会比较亲切吧,我也认为辩论本身就是个争取认同的过程。 面对众多记者的采访和瞩目,台上那个时而恳切、时而凌厉、挥挥洒洒的黄执中交谈中谦虚、亲切、甚至带着点羞涩,这更让我体味到了,辩手的风采不在于展示口齿,而在于“以学心听、以公心辩”的气质和境界;辩论本身的意义也不在于输赢,而在于双方在进退之间,体验了更多的思考和交融。 责编:于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