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贴子最后由吴理在 2004/06/15 01:20am 第 1 次编辑]
图片资料由电子科技大学辩论队提供的vcd剪辑而成 文字来源:央视国际网站http;//www.cctv.com 武汉大学 武汉大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重点综合性大学。位于风景秀丽 的武汉市东湖之滨,珞珈山麓,面积3040亩。校园依山傍水,建筑古朴,环境 幽雅,享有“花园式大学”的称誉。 武汉大学的历史溯源于1893年清末湖广总督张之洞奏请清政府批准创办的 自强学堂。后易名为方言学堂,继又发展为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学校、国立武昌 师范大学、国立武昌大学、国立中山大学,1928年7月定名为国立武汉大学。抗 日战争期间,迁至四川乐山,抗战胜利后迁回珞珈山。至1946年,学校建成了 "文、法、理、工、农、医"6个学院,有一大批著名学者在校任教,在海内外 有广泛影响。1948年,英国牛津大学致函中国国民政府教育部,确认武汉大学 的文、理学士毕业生成绩平均在80分以上者享有"牛津之高级生地位"。1952 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武汉大学的一些院系和专业从建制地调出,与其他学 校的学科专业共同组建了一些新的高等学校。调整后的武汉大学成为文理科综 合大学。1978年以后,学校进行了包括办学模式在内的改革尝试。经过20多年 的努力,学校现已形成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管理科学 等多学科综合协调发展的新格局。 武汉大学现有9个学院,56个本科专业。各类住校学生17000余人,其中本 科生8600余人,硕士研究生2100余人,博士研究生600余人,外国留学生近200 人。在岗教师1500人,其中教授350人,副教授611人。有8位教授先后任中国 科学院院士,198位博士研究生导师,13位教授被授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 青年专家称号,17位教授分别担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和教育部 科技委员会委员的职务。武汉大学是国家首批批准成立研究生院的高校,55个 学科专业有博士学位授予权和有权自行评审增列博士生导师,106个学科专业有 硕士学位授予权,另有mba(工商管理硕士)和法律硕士两个专业学位授权点。 9个学科被评为国家级重点学科,14个学科被评为省级重点学科,9个博士后科 研流动站。 学校有42个科学研究机构,129个实验室,其中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个,国 家重点专业实验室3个,教育部开放实验室2个,国家工程技术中心1个。有10种 学校主办公开出版发行的学术刊物。建有出版社和音像出版社。图书馆藏书约 300万册,有中外期刊 6000余种。 武汉大学一贯重视教学领域的改革和人才培养的质量。在全国高校中首先 实行学分制、导师制、主辅修制、双学位制、插班生制以及提前毕业、免试推 荐硕士生、免试推荐博士生和研究生中期分流等激励学生综合发展、脱颖而出 的教学管理制度。建有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4个国家理科基础学科教 学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历史学、哲学、经济学等3个国家文科基础学科教 学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创办有中法数学试验班、人文科学试验班、国际 数理经济试验班、国际数理金融试验班等。设有人民奖学金、贷学金和30多项 专项奖学金以引导学生勤奋学习。学校十分注重对在校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教 育和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在两届全国大学生 应用科技发明奖大赛上,武汉大学学生荣获了大赛7项特等奖中的2项。在每两 年举行一次的全国大学生"挑战杯"科技作品竞赛中,武汉大学学生连续三届获 得"优胜杯",其中,1997年团体总分列全国高校第3位。据1995年国家教委直属 高校办学基本情况数据分析,武汉大学的人才培养质量在该数据分析的5个一级 指标中位居同类学校的前5名。1996年6月9日,《科技日报》对中国当代发明家 辞典分类统计表明,1949年以来,发明家毕业的学校按人数多少排序,武汉大 学排在前10名,在综合大学中居第2位。据不完全统计,武汉大学培养的毕业生 和校友,有56人任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有33人担任省部级及其以上领 导职务。武汉大学共培养了8万多名毕业生,他们以扎实宽厚的知识基础、富有 开拓的创新精神和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服务在海内外的各个领域,深受社会 的欢迎。学校也十分重视毕业生对社会的贡献,1995年11月,设立了杰出校友 奖励基金,奖励为社会作出了突出贡献的毕业生。 1978年以来,武汉大学在科学研究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自然科学研究方 面,学校共承担各类课题4500多项,出版学术著作300余部,在国内外有影响的 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近16000篇,通过鉴定的成果800余项,有160余项达到国际 水平,520多项分别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奖以及国 务院部委和省市重大科技成果奖、科技进步奖,转让成果700余项。据国家教委 科技发展中心统计:1981--1993年武汉大学获国家自然科学奖在全国高校中排 名第3位,国家发明奖在综合性大学中排名第6位,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奖在综合 性大学中排名第4位。近几年来武汉大学获得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数, 在综合性大学中排名第4位。社会科学研究方面,学校共承担各级各类社会科学 研究规划项目近1200项,出版学术著作约1500部,发表学术论文15000多篇,为 国家和政府提供重大决策、咨询报告和建议250余项,有800余项成果获省部委 以上的奖励。"八五"、"九五"期间学校争取到的国家纵向社科基金居全国高校 第3位.在1995年首届和1998年第二届全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评奖 中,武汉大学获奖数均居全国高校第3位. 武汉大学有面向世界开放办学的传统,1978年以来与世界的联系不断加强。 先后同世界上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90多个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学术团体建立 了合作交流关系,与其中的82所大学签定了合作交流协议。派出3200多人出国 学习进修、访问考察和合作科研,聘请80多位外国著名学者和港澳台地区知名 人士为兼职教授,有2700多位外籍专家来校任教或讲学,接受来华留学生1300 余人。 武汉大学的办学成就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在1993年武汉大学百年校庆之 际,哈佛大学、耶鲁大学、莫斯科大学、东京大学等47所国外著名大学和国内 各兄弟院校派人参加庆典或致函祝贺。1995年11月,国际科学界权威期刊《科 学》周刊,把武汉大学列为中国最杰出的13所大学之一。1995年11月,武汉大学顺利通过"211工程"预审,被列为国家重点建设的大学。1996年4月,全国总 工会授予武汉大学"五一劳动奖状",以表彰学校为教育事业的发展,为国家经 济、文化和科技事业做出的贡献。1998年7月,sohoo--零点公司的网上调查显 示,武汉大学是中国最受欢迎的10所大学之一。 武汉大学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1958年9月12日,毛泽东主席亲临武汉 大学视察。1993年江泽民、李鹏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分别题词祝贺武汉大学建校 100周年。江泽民同志的题词是:发扬优良传统,培养优秀人才。李鹏同志的题 词是:大胆改革,开拓前进。 武汉大学校训:自强、弘毅、求是、拓新。 武汉大学校训的整体含义是: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伟大精神,树立为国家的繁荣昌盛刻苦学习、积极奉献的宏大志向,以坚毅刚强的品格和 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努力探索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开创新局面,取得新成 绩,办好社会主义的武汉大学,不断为国家作出新贡献。 |